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處理孩子的情緒前父母先關照自己情緒

許多家長在教養孩子時容易失控,事後又後悔不已,身為比孩子成熟的大人,先做好情緒管理,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小孩!」「你真的讓我覺得很丟臉!」北部一家心理治療所傳出一位媽媽的咆嘯,之後,她在治療所內哭了二十分鐘停不下來。

 

「話語背後的情緒,是對自己的失望,也是一位媽媽求好心切,」心理師陳小如(匿名)談到,這位媽媽在工作上的成就非凡,卻在教養上感到挫折,變得很容易被情緒擺布,對孩子口出惡言,每次到治療所都後悔自己的失控。為了幫忙這位媽媽,她先是傾聽,讓媽媽看見自己內心裡也住了個需要被照顧的小孩,讓媽媽接受自己也有情緒,再回過頭想辦法解決問題。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時間軸拉長,必會看見孩子累積的進步

我從來都沒想到,那些我隨手記下關於班上學生的故事,竟會得到如此大的共鳴……

一位在臉書上相識多年的朋友,突然敲我訊息,她說:「想和你分享,這週在教室裡的美麗情景。」

照片裡,是一位認真書寫的小男孩背影。朋友說:「雖然他不會寫字,但是他願意這樣煞有其事的認真一段時間,看了實在很感動。雖然每天還是會有許多小狀況發生,但是整體來說,在團體生活中的常規進步許多。」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翻幾下就不看、造句不會怎麼教?

  • 下載PDF
  • 列印
  • 調整字級
  • 分享

幼兒園、低年級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黃金期,但此時孩子剛學識字,且容易分心,父母能夠如何引導呢?

「女兒只愛看影片,都不想讀字」、「兒子又把『部長』寫成『陪長』」……孩子上小學後,開始需要大量的讀與寫,同時還要適應長達四十分鐘、坐著聽課的學習模式,一旦出現銜接不順情形,總令家長十分擔心。

其實,無論何種情形,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陪著慢慢讀、慢慢寫,以鼓勵取代責備、以趣味遊戲取代枯燥的訓練,多讀、多聽、多看、多說,自然會有進步。當然,與學校老師也要維持良好互動,時時注意孩子的學習表現,若發現與同學落差過大,要及早進行專業評估,找出問題癥結,對症下藥。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道歉這件事,當孩子做錯事,我們總是在第一時間要求孩子馬上向對方說「對不起!」
我們先暫停在這裡,好好想一想,這句「對不起」的用意到底是什麼?
從做錯事情的孩子來說,當說了「對不起」。為什麼我們就有把握孩子從當下開始,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媽們有多常望著手機,不知不覺愈來愈專注,而忽視了身邊的孩子在說些什麼呢?在孩子眼裡,他們看到的是面無表情的臉、冷淡的回應、不耐煩的態度,而且從小就默默的學了起來,影響他們如何與人互動和長期的情緒智商。

別讓小孩常常玩手機,但是大人滑手機沒關係?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05-30 00:00 更新:2023-05-31 15:06

by 小兒感染科 - 黃瑽寧

 

電子產品安撫崩潰兒,會造成惡性循環

你認為用手機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樣做好嗎?大部分的家長應該都回答no,也都知道這樣不妥。然而,週末時逛個大賣場,或是到兒科門診區巡視,你可以發現仍有許多的家長在孩子尖叫哭鬧時,依然選擇用手機或平板來安撫孩子,而且為數還不少。每當在病房或門診,看到某些兒童一緊張害怕,立刻尖叫命令媽媽把手機交出來,此景令人難免擔心,用3C安撫孩子的情緒「飲鴆止渴」,可能造成更多的惡性循環。

但上述只是觀察的結果,究竟有沒有科學的數據,證實上述的擔憂呢?最近一期《JAMA兒科學》的一篇文獻,替大家回答了這個問題。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系的研究者,於2018至2020間,追蹤366位約三到五歲的兒童,利用問卷與訪談,追蹤半年的時間,評估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使用手機或平板安撫孩子的頻率與影響。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該不該提醒孩子?

針對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回到對於提醒這個舉動,我們的期待是什麼?

如果只是要讓孩子完成眼前該做的事,或許提醒可以加速孩子啟動。

但如果我們的提醒,是想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這時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於,越是提醒孩子,越是造成反效果。

你可能有疑慮,如果不提醒,不叮嚀,那麼孩子不就什麼事情都不做了。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總認為,當父母愛玩,那麼孩子也會耳濡目染,久而久之,玩興也會出現。

 

這裡的玩,指的是當爸媽對於生活周遭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想要趨近,探索,接觸,體驗。

無論是往山邊,往海邊,往田邊,往公園,往河邊,往球場,往展覽等。

當父母對周遭事物總是充滿熱愛,這時將讓孩子感受到,我們與周遭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可以很緊密的。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職場上,工作中,我們很容易抱怨事情太多,沒有時間把事情做完。

 

 

在這些抱怨的當下,許多重要的事物,就因此耽擱了。甚至於,在時間的壓縮下,工作品質卻一直沒有辦法符合自己的表現。

對於自己期待的落差,往往也造成自己心裡的挫折,負面情緒也自然衍生。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過動兒的衝動,我們總是像內建打地鼠的方式,只是不斷告訴他「不准碰,不能碰,不要碰。」

 

我們往往認為只要告訴孩子,他自己就可以做得到。

 

但過動兒的問題在於,他缺少了一種實際去覺察自己的行為跟周遭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少了實際反覆操作演練的過程。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工作上,常常會面臨有兩類型的孩子沒有病識感。一是網路成癮,一是對立反抗。

 

尷尬的是,這兩類孩子都與親子關係和教養產生高度的連動性。

 

我常常說孩子網路成癮,反映的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我覺察的練習無所不在。

 

無論是覺察自己的想法、說話、行為舉止、情緒、自己與周遭他人之間的關係,覺察天氣、溫度、時間等。

 

我常說,沒有覺察就沒有自我控制,就很難自律。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聳肩,還是聳肩。

 

當你和孩子說話,詢問過程中,發現孩子不時的聳肩。他清楚地向你表達,我不知道。

 

但是你發現,話一問完,孩子不假思索,馬上聳肩。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煩咧!真的很煩咧!」我們不時抱怨很煩,當下似乎被困住了,動彈不得。厭倦當下的狀態,口中時時出現「很煩咧!」這句話。

 

「很煩咧!」越說你越發現自己越覺得厭煩。「很煩咧!」所以呢?讓我們按下暫停鍵。

 

先讓自己好好的來思考一下,「很煩咧!」是源自於自己的想法,還是當下的感受,或兩者皆有。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多,有人愛。人多,有人感到不自在。

 

每個人對於人多的心情不盡相同,有人在人多會感覺到興奮,這一點就像過動兒一樣。人來瘋,人愈多,他愈瘋,但是請記住一件事情,最後只有你會瘋,他不會瘋。

 

有些孩子怕人多,人多就顯得焦慮。這一點,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特別明顯。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造成孩子的情緒困擾中,有一項負面思考,常常出現在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特質的孩子身上,那就是非黑即白,極端的二分法。

 

太過於固執的想法,以及極端看待這世界的方式,往往讓這群孩子在複雜的人際當中,顯得明顯格格不入,並讓自己深陷在困頓中。

 

我們期待孩子在面對多變的情境中,能夠提升孩子對於周遭人事物的因應彈性。不至受制於僵化的思考,而不懂得應變。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跟你說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眼睛看著我,我再跟你說一遍,你能不能專心一點,別人做得到,為什麼你老是做不來?」

 

當父母以及老師說了這些話,除了心力交瘁,心裡總是疑惑「說了這麼多遍到底有沒有作用?」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什麼讓孩子開始不想學習呢?

其實,沒有孩子從一開始就放棄學習,在孩子決定放棄學習前,孩子一定曾努力過。

孩子對學習的信念非常關鍵,你的孩子認為他能把書讀好嗎?

當孩子在學習上遭遇挫折,發現自己怎麼努力還是無法理解課本的內容,或是成績退步。孩子開始抱怨︰「我不想去上學,不想要考試!」「功課太多,不想寫作業了……」

如果父母沒有去理解孩子遇到了什麼挫折,只是責備孩子︰「唸書是學生的本分,趕快去唸書!」,當孩子不斷遭遇挫折,卻得不到父母的關心或協助,最終孩子可能會認為「我沒有能力把書讀好」、「我不是讀書的料」,而產生自我跛足信念(註)。 

這樣的狀況到了課業壓力更大的國中會更嚴重,因為一旦孩子認定自己「不管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會考好」,自然就不會想讀書了。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孩子固執己見,不認錯時,內心一定有沒被聽懂的困境,正在發酵。同理心的力量,帶領我們穿越困境,抵達受困的靈魂,然後協助他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漸進抵達同理對方的彼端。

在我確診居家隔離的期間,著實發生不少讓我無法參與的事。其中一件,就在我剛解隔離時發生,4歲的Emma因為2歲的弟弟搶他的東西,在爺爺奶奶家很不高興,把弟弟推倒在地,結果撞得破頭流血、弟弟嚎啕大哭,爺爺奶奶趕緊幫孩子冰敷,且告誡Emma不可以再做這樣的事。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和家長談到孩子網路使用的議題,你猜,家長最擔心、最煩惱的前三名,是什麼?
除了「網路成癮」和「無法節制」外,大概就是「暴力色情」了。
簡單說,就是擔心孩子接觸到不適齡、不適當的網路內容。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