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79)
- Mar 06 Fri 2015 11:28
19 正向眼光對孩子的幫助
- Jan 12 Mon 2015 16:28
18 性平系列之三(性別平等教案)
性別平等教案(含低中高年級及七大領域課程)
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課程教學/國小教學資源
https://www.gender.edu.tw/study/index_junior.asp?cate=1&subcate=46
- Dec 22 Mon 2014 16:15
17 性平系列之二(性別平等教育影片分享)
資訊來源: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課程與教學輔導組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網站/性平新知/性別平等教育影片
網址:http://genderedu.moe.edu.tw/know/recruit.php?Sn=3&class=301
- Dec 12 Fri 2014 14:20
16性平系列之一(有些遊戲不好玩~認識性霸凌)
有些遊戲不好玩~認識性霸凌
文/秘密花園專案心理師梁宵萍臨床心理師
網址:http://young.hpa.gov.tw/YMVC/Theme_Detail.aspx?cid=00015&tid=145
「啊~~魯巴啦~~」,教室內一遍鼓譟聲,小華被五、六位同學抬了起來,打開雙腳,用下體去撞擊門板,小華臉上似笑非笑,似痛非痛的表情,撞完後正準備爬起身,又有幾名同學加入,再度把小華抬起來,更用力地再撞一次,這次小華倒在地上掙扎,但爬不起來,臉上只剩下非常痛苦的表情,一直發出慘叫聲,大家驚覺不對勁才停止,老師趕來將小華送醫後,發現小華右側睪丸破裂,開刀縫合後仍有萎縮的可能,小華的爸媽感到非常難過,不知同學們為何要這樣傷害自己的孩子,同學們表示:「今天是小華的生日啊,只是想說替他慶祝一下,看得起他,覺得他應該開得起玩笑,才會跟他玩的,我們不是故意要傷害他的,怎知……。」小華的父母提出告訴,這些傷害小華的同學觸犯了刑法的傷害罪,並需要付出巨額的賠償金。
阿魯巴活動中的笑鬧聲、慘叫聲,讓一些人憶起了那段血氣方剛的青春歲月中聲嘶力竭的吶喊聲,也讓一些人憶起了過去那段為了在學校同儕團體中獲得認同、或因弱勢被欺負,無力反抗的日子,也有些人因此產生了嚴重的身心傷害,承受性霸凌帶來的永久創傷……。
- Nov 03 Mon 2014 12:18
15 過動兒症狀+用藥5大關鍵問答
過動兒症狀
詳細過動兒症狀可以參考此網站http://www.adhd.club.tw/share/shareDownload.asp?topmenu=3
另外,提供家長導師初步判定過動兒的評估選項。若總計有六項以上,則建議進行更進一步的醫療評估。[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 Oct 03 Fri 2014 21:12
14 教室裡的管教難題關鍵問答(下) [節錄]
- Sep 22 Mon 2014 16:08
13 教室裡的管教難題關鍵問答(上) [節錄]
資料來源: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4958&page=1
2009-06親子天下雜誌 作者:張瀞文
學生頂撞老師、上課吵鬧、不打掃……。這些看似細瑣、雞毛蒜皮、卻一再重複的日常應對,決定了一個教師的「姿態」。而且,學生從這些日常應對中學到的,更甚老師的千言萬語。
本文列舉了國中小老師最常遇到的六個管教難題,並提出一些想法和做法供老師參考。要特別強調的是,管教建議幾乎俯拾即是,但沒有一個方法適用所有情境。老師總是在不斷嘗試、調整與累積經驗中,豐富管教專業。
- Sep 10 Wed 2014 10:22
12 新學期,教孩子做計畫
(節錄)
作者:蘇明進 出版:親子天下
這是透過書寫的方式,讓孩子得以檢視自己,完成自我激勵的歷程。我順手把上學期的學習單發下去,讓他們回顧文字裡的自己。我接著說:「這一次的學習單跟之前有些不同,重點是老師想讓大家更能面對自己的問題,有計畫的去修正自己的缺點。」
學習單不是發下去就會自動完成。需要老師在一旁長時間的引導,以及不斷與孩子們溝通、釐清,才能真正收到預期的效益。
- Jul 24 Thu 2014 23:58
11. 4建議,一起與孩子面對死亡捎來的訊息
4建議,一起與孩子面對死亡捎來的訊息2014-07
作者: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在麥德姆颱風逐漸遠颺的夜晚,《復興航空澎湖墜機》機身殘骸如熊熊烈火般的畫面在各新聞台不斷地播放,震驚著在電視機前,大人與孩子的心靈與情緒。死亡總是讓人感到困惑、害怕或恐懼,無論大人或小孩。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如此重大的空難事件,死亡之暗黑身影是如此強烈的籠罩與貼近在你我的心情。面對這次空難意外,以下4點建議,和您分享如何一起與孩子面對死亡捎來的訊息。
★對於死亡的看待
由於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分離與失落的經驗,因此與死亡之間的心理距離彼此也有所殊異。試著從孩子生命中的失落、分離經驗開始,傾聽孩子的感受,讓他說說心中的疑慮,對於死亡如何看待,及死亡對於自己的意義。討論時,請考量孩子對於死亡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所能夠承受的心理負荷。以他能夠理解的方式,決定要討論到什麼程度。
- Jun 16 Mon 2014 16:02
10出口成「髒」該如何?
出口成「髒」該如何?
吳翠玉、王慧鈴
隨著年級愈高,學生說髒話(粗話)的頻率也愈高。脫口而出的髒話(粗話),似已成為同儕間的共同語言,甚至是口頭禪。沒有性別的份際,成績高低的分別,說髒話(粗話)普遍地在高年級學生和國中生間流傳。針對學生說髒話(粗話)行為,該如何處理呢?
一、了解原因,對症下藥:
- May 23 Fri 2014 08:56
09北捷驚魂急救包
親愛的老師,最近北捷的意外事件真的人心惶惶,我自己看了影片都很害怕,完全無法想像如果自己在場會如何應對,不知道老師們看到新聞還好嗎?想到孩子可能會來問老師,也相信孩子非常在意老師們的看法,因此整理王意中心理師、黃龍杰心理師、蔣世光會長的資料,提供給老師參考,這七個建議是非常完整版的作法,通常家長較有時間跟孩子做這樣詳細的討論,若在班級中可扣住打星號的地方即可。
還記得我小時候經歷美國911事件,但當初沒有人會跟我討論這樣子的事情,我們也無法表達自己的害怕。不過較慶幸的是發生地點不是發生在台灣,對懵懂無知的孩子來說衝擊絕對不像這次一樣大,希望老師多留意班上孩子的反應。此外,也請老師記得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情,經歷這麼大的意外,除了孩子,老師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穩定自己的心情。
- May 09 Fri 2014 15:10
08談教師職業倦怠與處理
談教師職業倦怠與處理
一、什麼是職業倦怠(burnout)?
職業倦怠是指:「教師從事教職一段時間後,基於社會或個人之價值,或因〝情境〞因素,產生工作壓力與挫折,並且無法有效的應對,以致身心耗竭之歷程。」
- Mar 31 Mon 2014 13:27
師生衝突
師生衝突
▲師生衝突的功能
人際之間應該避免衝突嗎?發生衝突一定會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嗎?管理哲學發現,衝突的觀念已由「衝突是罪惡的」逐漸演變為「衝突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衝突是可以鼓勵的」(張德銳,民82),為什麼?因為衝突有其正面的影響,如避免整個組織停滯不前、促進問題的解決,促成某些改變、並藉此評估自我解決事情的能力(Kreidler,1984)。以師生衝突來說,可能產生的正面影響為:
1、避免學習效果、教室氣氛、師生關係等停滯且惡化。
- Feb 24 Mon 2014 16:07
面對校園霸凌,老師可以怎麼做?
▲面對霸凌者、被霸凌者、旁觀霸凌者
一、面對霸凌者,老師你可以做的是......
1. 給予合理明確的規範:讓孩子了解什麼是霸凌行為,是非法而且是不被允許的。
2. 多關懷少暴力:教導孩子時,多關懷少打罵,並讓他們遠離有關暴力的媒體資訊、
電視節目與電玩內容。
- Nov 18 Mon 2013 22:10
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相關輔導策略
嚴重情緒障礙學生出現的問題行為可能非常複雜與強烈,包括學習、人際與行為各方面,常令教學者不知從何著手,而想要抓住他們注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師一方面觀察、了解學生的行為,另一方面也需評估自我的教學。至於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相關輔導策略如下:
一、 學習方面的輔導:
對於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的學習輔導,應該以孩子為中心,以適應孩子個性的發展,可以從幾個方向來做:
1. 教室避免凌亂,使教學情境結構化。
2. 利用視覺(條列式、圖像式)提示工作或作業程序。
- Oct 02 Wed 2013 08:02
03偷竊行為之分析與輔導
偷竊行為之分析與輔導
偷竊行為的成因
- 個人因素:可分為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自動神經系統不平衡,內分泌的失調以及體型上的畸形或官能上的缺陷。這些生理因素影響青少年的情緒發展或自我概念,進而產生適應困難的現象,有些青少年因而走上偷竊之路。
- 心理因素則包括:(一)佔有慾的需求:當青少年不能擁有同儕或其他人所擁有的東西時,就會使用「不告而取」的方式,設法取得他想擁有的東西。(二)愛的需求:當青少年得不到父母師長的愛,經常遭到拒絕,就可能以偷竊,企圖補償因得不到愛而受到的傷害。(三)被承認的需求:青少年為了得到同儕的承認,或反應同儕的壓力,會以偷竊方式取得財物與同儕分享。這種不當行為,說明了青少年在群體中有強烈不適應的感覺。此外,青少年有時會為了加入幫派而被要求偷竊,因為偷竊是加入幫派的一種儀式。(四)好逸惡勞:行為受享樂原則的支配,凡事都想不勞而獲,容易受物質的引誘,如果加上僥倖的心理,就會採取偷竊的方式,以供自己的享樂。(五)不正常的情緒發洩:偷竊不是因為個人所需或金錢價值,也非表達忿怒或報復,而是一種強迫性行為,從偷竊中獲得快感。
- 家庭因素方面,例如:(一)父母忙於生計,無暇照顧子女,促使子女向同儕負向次文化認同,形成反社會行為。(二)父母過於放任,對子女偷竊行為縱容,使子女逐漸養成從事偏差行為而覺得無所謂的態度。(三)父母過於嚴苛,過度管制零用錢,使子女無法滿足物質慾望而起盜心,或者子女遺失財物時,為了免受責罰,而去偷竊他人財物頂替。(四)父母本身即從事偷竊等不正當行業,子女從小耳濡目染,根本不覺得偷竊是不正當的行為。
- 在學校方面,則可能因為(一)學校道德教育偏重教條的灌輸,忽視行為的實踐。(二)課程設計不當,學生在學業上缺乏成就感,以致課業適應不良。(三)學校忽略法律常識教育。(四)學校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器材,或沒有足以吸引學生的活動,使學生精力無法宣洩。(五)同儕朋友引誘,相互認同模仿。
- 社會因素方面,因為(一)社會急功近利,政治生態畸形發展,社會風氣不良,誤導了青少年的道德價值判斷。(二)大眾傳播媒體過於詳實描寫竊盜行為,無形中傳授了偷竊技巧。(三)傳統守望相助精神蕩然,給予偷竊可行機會。(四)正當休閒場所太少,而不正當場所的誘惑太多,或意志不堅的青少年沈淪其中而步上偷盜犯罪之途。(五)青少年處於都市之較貧窮低下地區,受到低社會階層青少年次文化的薰染,養成強悍、粗魯、聰明、狡猾、宿命的性格,反抗法律規章,藉偷竊追求刺激。
三種導正孩子偷竊的大方向
- Sep 23 Mon 2013 04:06
02接納孩子的不同-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全人發展輔導
- Sep 10 Tue 2013 17:06
01寶貝不哭鬧-如何處理分離焦慮
▲處理「分離焦慮」時,家長與教師的觀點:
(一) 留下來陪同
* 家長的觀點:「我的寶貝第一天上學,第一次離開家,我不宜馬上離開,這樣他會以為媽媽不要他了……」
* 老師的觀點:「愈早放手,孩子愈快適應!」
(二) 不定時去學校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