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Listen PSY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我不斷呼籲家長不要3C育兒,除了長期接觸電子產品或數位內容,對孩子有負面影響外,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互動」。
幼兒若長時間盯著螢幕,就難以透過與照顧者大量且實質的互動,逐漸發展出應有的智力、語言表達、社會互動及情緒調節能力。
而在現今社會,有許多對什麼事情都提不勁、缺乏動機,且看起來鬱鬱寡歡的孩子;成天除了電玩或手機外,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嘴裡直嚷著:「好無聊!」
出處:Listen PSY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我不斷呼籲家長不要3C育兒,除了長期接觸電子產品或數位內容,對孩子有負面影響外,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互動」。
幼兒若長時間盯著螢幕,就難以透過與照顧者大量且實質的互動,逐漸發展出應有的智力、語言表達、社會互動及情緒調節能力。
而在現今社會,有許多對什麼事情都提不勁、缺乏動機,且看起來鬱鬱寡歡的孩子;成天除了電玩或手機外,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嘴裡直嚷著:「好無聊!」
出處:Listen PSY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從幾年前起,我就將晚上的演講,減少為每週一次;而且,多半用線上的方式進行,免去了舟車勞頓。
有一回,我在準備線上演講,正在書房架設備,並和主辦單位進行連線測試。這時候,女兒進來了,她說:「爸爸,我可以看你在做什麼嗎?」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布蘭西
很多父母為了激勵孩子,會通過讓孩子與其他人比較的方式,希望孩子能燃起好勝心、進而激發潛力,也許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種比較式的教育方式,常常帶來的不是激勵,而是傷害。
這次暑假帶公益營隊期間,發生了幾件令我難忘的事,除了處理了青少年打架,還與一個情緒崩潰的孩子談心。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曾多聞
我不擔心孩子用AI做作業;我擔心的是他們會開始以為自己不如AI。
老師不是我的主要身份,但是我也教作文。身為作家,我從來不擔心自己會被AI取代;身為老師,我也從來不擔心我的學生會用AI來寫作業。但最近,我發現了一件令我擔心的事:孩子過度信任或依賴AI,甚至以為自己不如AI。
出處:Listen PSY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我兒子上小五後,回到家常會脫口而出幾句髒話,有時候一個字,有時候三個字,令我很擔心。他也不想想,家裡還有個妹妹,這樣真的很難聽!」
我常被家長問到,孩子罵髒話,怎麼處辦?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網路的虛幻令青少年深深著迷,身為家長的我們,也需要了解孩子在網路世界做什麼,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願意信任你、和你分享。
最近有個爸爸有感而發地跟我說︰「我覺得現在孩子的問題,好多都是網路造成的!」
出處:未來親子學習平台
作者:尚瑞君
不要跟鬧情緒的青春期孩子要求態度,那會割傷親子關係。
出處:天才領袖
作者: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人的情緒變化本來就是一種歷程,有起也有落。當情緒的起落順暢時,情緒就能保持流動。一個情緒流動順暢的人,不太會有失控、爆走的狀況。
前幾天工作結束,在高鐵站等車回台南。
出處:天才領袖
作者:天才領袖團隊
「吼~為什麼又叫我去做,不公平!」「功課好多好煩喔!」,許多孩子很愛抱怨,抱怨父母、抱怨不公平,有時抱怨完了還會耍脾氣,這常會讓大人教到很生氣,耐心都被磨光!其實抱怨是會傷害大腦的,抱怨會導致大腦內掌管問題解決能力、記憶能力與心智功能的海馬迴區域縮小,經常抱怨會讓大腦傾向「負面思考」,會影響情緒處理與情緒調節的能力,抱怨的同時就是在傷害健康!除此之外,愛抱怨的孩子,會影響人際社交,沒有人喜歡聽到抱怨、負面的語言。當孩子出現抱怨行為時,大人的引導很重要,一起來看看孩子愛抱怨的原因,以及該如何引導。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戴首嫻Tammy
放手讓孩子經驗後果,他才能成長。對孩子來說,讓他親自經歷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比千言萬語的說教更有力量。
威哥還沒滿一歲時,我就扛著他一起上五樓洗衣、曬衣。那時候,他靜靜的看著我的一舉一動,眼裏滿是好奇。這樣的「洗衣實習」陪伴了我們好幾年。
出處:未來親子學習平台
作者: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未來Family編輯群
「科技改變了學習的樣貌,但只有情緒,沒辦法透過科技學習,一定要在真實的人跟人的互動中,才學得好,」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說,而家庭,就是情緒最重要的學習場域。
出處:未來親子
作者:陳培思
有時,關心的語言或詢問,聽在小孩耳裡,都可能變成煩人的嘮叨,破壞親子關係。臨床心理師張榮斌提醒,親子溝通過程中,父母必須記得不要以成人角度先入為主幫孩子「定罪」,不帶批判否定的角度,才能進一步走入孩子的世界。
出處:親子天下
藥物治療對 ADHD 個案是確認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良好的親職教育及家庭環境是他們身心安頓的基礎。與 ADHD 共存的教養現場,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整體發生率約為5%,換言之,在你我身邊可能每20個家庭就有一對父母正為了家中的 ADHD 孩子的教養而苦惱。
出處:親子天下
作者:趙宥寧、陳奕安
國小段考季即將到來,18萬名小學一年級新生也將迎來人生中第一次正式考試。陪伴孩子面對人生中的第一次,家長要練習面對孩子考差了,並反思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翻開校園行事曆,目前每年11月初,是中小學生的定期評量(俗稱段考)季。今年約有18萬名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談到考試,對中高年級以上的「老手」應該不陌生,但對於初入校園的小一新鮮人來說,卻是人生中的第一次。
文章出處:親子天下雜誌,摘自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
作者:陳志恆
功課好、學歷佳充其量只代表一個人擁有優異的讀書能力,與他的人品如何無關,也不是人生成功幸福的保證。
家長在督促孩子追求課業成就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別讓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被課業學習成就給綁架了!如果父母沒有足夠的自覺,便會無意識用傷害性手段來督促孩子學習,帶來反效果。
我常在演講中問家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最重視什麼?」在投影片上,我會列出好幾個與孩子成長息息相關的議題,例如健康、品格、人際關係、友善、禮貌、孝順、運動、時間管理、同理心、情緒、課業學習等。我請家長從中挑出六個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成長議題,並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