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家長間最普遍的話題之一,就是討論老師好不好。遇到類似「八字不合」的老師時,更容易聽到漫天八卦,引發自己跟孩子的擔心焦慮。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遇到了合適的老師?覺得老師「怪怪」的時候,該怎麼處理?

新的學年開始快一個月了。家長、孩子跟老師間的磨合,有人漸入佳境,有人還在摸索,或許,還有人正在掙扎,要怎麼跟老師、學校溝通,甚至猶豫是不是要轉班。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要讀書與考試的人來說,時間就是分數!」台中市霧峰國中校長謝龍卿在教育圈已30多年,他觀察,能在考場上致勝的孩子,天資不一定非常突出,但幾乎都很有效的管理時間,提高效能。

有20年資歷的高雄市民族國中教師蔡宜岑則說,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一個孩子會是「學霸」或「學渣」,其實都源自於「習慣」,做讀書計畫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好習慣,會做計畫的孩子,通常自我要求比較高、執行力比較強,簡單來說,就是比較自律。

 

但實際上,很少有孩子會做讀書計畫,「這幾年觀察下來,平均每班只有一、兩個孩子會做,就連我自己的女兒,原本想在小五時教,她卻到了國三才主動想學。」蔡宜岑說,多數孩子都不覺得有必要,但做計畫的好處很多,除了時間管理外,最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新課綱很強調自學管理能力,這也需要從小練習。

雖然已經開學了,仍有許多人還沒收心,不妨趁此時引導孩子思考這學期的學習目標,練習做計畫,藉此「上緊發條」。每個學期初,蔡宜岑都會教學生做讀書計畫,她分享了以下四個具體步驟,可以先用這學期的第一個大考來練習做計畫: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老師問家長:「可以談談孩子的個性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內藏各種預想,讓家長好難回答!不妨轉個角度,從關心孩子的角度出發,就能跳脫問題框架,與老師建立良好互動,一起看看知名榮格心理分析師、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怎麼做。

今年,我的孩子剛上小一,才開學就接到老師來電,說想了解孩子的個性。頓時,各式各樣的假設湧進腦海,讓我一下子不知該如何回應。索性在臉書向網友們發問,很快就收到251則留言,貼文更觸及20萬人,原來這個問題不只我覺得難以回應,許多家長也有類似困惑。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晨鬧鐘響翻天,孩子仍在與周公聊天;拉他起床,親子交戰血淚縱橫……美麗的晨光時間,成了一場災難片?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 王韻齡 (親子天下雜誌123期 2022-06-01出刊)

讀寫困境猶如一座冰山存在已久,又碰上分心世代,讓兒少讀寫力落差更是明顯。當3C搶走孩子的眼球,我們要用另一種角度看待新世代讀寫力的養成。

六到十五歲兒童與青少年,一出生就活在人人有手機、無線網路吃到飽的年代,剛學會說話不久,就懂得用語音搜尋喜歡的卡通,習慣了「3C奶嘴」的安撫。

衛福部二○一八年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指出,六至十二歲兒童上網率已達八三%,其中二一%每天上網一至四小時;兒福聯盟二○一九年調查也發現,台灣兒少擁有自己手機的平均年齡下降至十.一歲,顯示3C全面介入兒少生活,學習的樣貌也產生前所未有的改變。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顯示,兩歲時睡眠不足,八歲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機率上升, 反之,五歲前打造規律的睡眠,可以保護孩子的大腦成長而不受傷害。 本篇文章中我將說明與兒童問題行為相關的三大危險因子,建議父母們可以優先著手來改變。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校園霸凌,幾乎所有的關注焦點,都在於那位被欺負的孩子。然而萬一自己的孩子,就是在學校欺負人的小霸王,那又該怎麼辦呢?醫師建議以下幾點方法,讓孩子擁有良好人際關係,不成為欺負弱小的校園小霸王。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生了一男一女,湊了個好字,這些年我時常聽到「妳有兒子也有女兒,人生沒有遺憾了」「妳是人生勝利組」這樣的美言。但事實上我感受到的不是這樣光鮮亮麗的日子,反倒是我不斷從兩個孩子的身上看到,平平都是出自於同個工廠,兄妹倆個性大相逕庭。

 

哥哥高敏感、心思細膩、同時也有玻璃心、畏縮怯懦、龜毛、心胸狹隘甚至常常有控制別人的特質;妹妹很溫暖善良、貼心、個性大辣辣、隨和好相處。

我時常從兄妹倆互動中看見「最真實的人性」。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天豪
 
安靜能繫望​
這個是什麼?​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天豪
 
成功的心理準備在於「凡事儘量往好處想,同時仍有一小部份做最壞的打算」;這就好比先打一支「心理疫苗」,讓我們在遭遇這些情緒衝擊時,可以獲得「心理抗體」,安穩度過。​
所以,這篇文章想談談:某天得知自己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與「採檢」時,我們可能 #有什麼情緒反應,又可以 #如何因應。​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心曦心理諮商所 林世媛 心理師

又到了處處可見母親節廣告的五月。


最近看到一句話非常印象深刻,它寫道:「父母總在等孩子的道謝,孩子總在等父母的道歉。」這讓我想到前陣子大獲好評的電影「美國女孩」中的一個片段:孩子在演講比賽的稿子中,寫出了她對母親的諸多不滿,同學聽完以後,問道:「如果這就是你媽媽能做到的最好呢?」孩子聽了心中一怔,表情複雜。


似乎自古以來親子相處,做父母的勉力掙扎、希望達到自己理想中的育兒期待,雖然也知道不盡完美,但也因為是勉力掙扎,所以渴望被看見、被紀念、被包容。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天豪臨床心理師

自從疫情變得嚴峻之後,不同於去年的「焦慮、恐慌」,反而可以從各種媒體與社群中,看到「憤怒」的情緒在流竄。這種憤怒的情緒,已經瀰漫到職場、校園與家庭。影響所及,包括所有隔離、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在家工作、在家學習,以及生活被改變的你我。​
初期,可能是針對防疫出現破口,發出的許多指責與攻擊;接著,可以看到許多在家的父母或配偶,面對長時間與孩子或另一半相處的崩潰文;最近,則是在部長宣布「校正回歸」那天,開始出現大量的嘲諷梗圖與笑話。無論支持或不支持,信任與不信任,大家的言詞都都越來越強烈。​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一位爸爸帶ADHD的小五小學生來看診,一般而言願意陪孩子來看診的爸爸,都是很溫柔的爸爸,這個爸爸尤其是。


這是一個特質非常可愛,反應非常好的孩子,每次都期待看到他和他說說話。


醫師:最近過得好不好
孩子:不好


醫師:怎麼了
孩子:功課變很多,要寫到11點,都睡不飽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的文章(【考試週:請脫掉蟲兒的觀點,幻化成鳥的目光吧!】)一出,許多焦慮的父母開始困惑了。

一名母親特別來訊詢問:難道孩子不讀書,就讓他放棄嗎?難道孩子一說不要數學不要英文甚至不要他曾經最喜歡的才藝(鋼琴),也讓他放棄嗎?

面對媽媽的困境與困惑,我希望能盡早給予回應,也同時給予有此困境的父母一個清楚的陪伴方向(所以一一的賽車夢,再延刊一天)。

當孩子發出「我不要去上學、我不要學數學、我要放棄鋼琴」的訊息,沒有探索源由就斷然的順從孩子,這不叫陪伴,這叫溺愛,孩子會越來越喪失力量。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幫孩子轉銜國中,資源班老師要我填寫2個孩子的評估資料,其中一個孩子有8份量表,填到我頭昏腦脹,哈!因為每一項都得仔細想想孩子的行為表現,花超多時間的。


記得五年級剛開學的時候,那孩子吃飯總是吃到午休結束還沒吃完,上課不斷的打斷老師上課,沒有舉手就發言,隨時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因為個子嬌小,每次提醒他都用很天真可愛的笑容回應我。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劇《少年法庭》播出後,引發熱烈迴響、關注少年犯罪問題。有20多年少年法庭經驗的少年調查保護官吉靜如指出,台灣和南韓少年法庭的審理制度大不相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近兩年少年犯罪率明顯成長,109年各縣市平均成長1,000件以上(110年尚在統計)。「最意外的是,可以看到過去不該進法院的,家庭功能良好、學校適應很穩定的竟然也進法院,」吉靜如說。

 

青少年網路犯罪增加的背景原因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心、缺乏專注力、無法專心,是這年頭困擾多數人的大問題。微軟公司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從2000年到2015年,人們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從12秒縮短至8秒,就連金魚都還能一次專注9秒鐘!注意力不夠持久,不僅對孩童的學業表現有很大衝擊,還會影響他的一生:打擊自尊、自信、獨立和個人發展,長大後的人際關係和事業成就也會因此大受影響。國外有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可從不同的角度來改善學童的專注力和注意力。


 

從規範3C設備著手

進入數位時代,智慧型手機、社交媒體和網路的發達,讓人隨時上網就可搜尋到想要的資訊,也因此也成為扼殺注意力和記憶力的兇手。儘管如此,《遊戲聖經:規則、設備和策略》(The Games Bible: The Rules, The Gear, The Strategies)一書作者蕾伊.安德森(Leigh Anderson)表示,不必完全禁止孩童使用3C,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並不代表他們不會接觸到數位經驗。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打罵孩子,不是不管教孩子

有一個讀者留言給我,表示了她對教養孩子的困惑和困境。

她支持不打罵孩子,想要用好好說話的方式來教養孩子。但是從先生和親友,甚至是孩子幼兒園裡認識的家長們來的阻力和質疑,讓她有著孤軍奮鬥的感覺。偶爾,她也會懷疑自己,這樣獨排眾議不打罵孩子,真的,是對的嗎?

不打罵孩子,不是不管教孩子。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態度差,又把父母惹毛了!心理師:「爸媽急著解決眼前困擾,反而讓關係更緊張,親子之間保留空間很重要。」

父母和子女之間出現衝突怎麼辦?多數父母急著處理當前的困擾,忘了其實要先處理「人」的情緒和關係;資深諮商心理師黃心怡提出三種衝突模式及應對建議,讓父母能找到與子女相處溝通最好的方式。

誠如英國兒童心理大師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提出「盡力就好的父母(good-enough parents)」的概念,黃心怡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放下完美標準,摸索學習做個「夠好就好」的母親。

多年來,黃心怡演講、出書、帶領專業課程,很多時候談的都是如何避免親子衝突,但她強調父母和子女之間不可能沒有衝突,該學習的是如何面對、處理衝突,因為「家有時會讓人受傷,關係和解後也可以讓人成長。」

 

父母同理孩子的心情,有助於淡化創傷陰影

黃心怡指出,孩子在小三、小四開始發展對立特質,可能出言頂撞父母,小五、小六後有更多自己的看法,而青春期孩子對父母的主訴,可能是年幼時曾被打得很兇、罰關廁所……,「我現在的問題、不快樂,都是你害的」,儘管父母覺得只是管教,沒有那麼嚴重,但敏感的孩子往往有強烈的主觀認定。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