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歉這件事,當孩子做錯事,我們總是在第一時間要求孩子馬上向對方說「對不起!」
我們先暫停在這裡,好好想一想,這句「對不起」的用意到底是什麼?
從做錯事情的孩子來說,當說了「對不起」。為什麼我們就有把握孩子從當下開始,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
例如哥哥打妹妹,當哥哥事後說「對不起」,為什麼我們就有把握明天開始之後,哥哥不會再動手打妹妹?
當阿雄用腳踢了阿銘組裝好的樂高,當我們要求阿雄向阿銘說「對不起」,為什麼我們就有把握明天開始之後,阿雄就不會再出現踢他人樂高的破壞舉動?
同樣的從受害者來說,例如被打的妹妹,被破壞樂高的阿銘。當對方說了「對不起」,然後呢?自己是否就得要毅然決然的接受。
「對不起」這三個字,當孩子說出口,到底反映的是孩子真心誠意的反省,發自內心的道歉,或只是一句脫口而出、不痛不癢的話?
有時孩子說「對不起」,心不甘,情不願的,甚至於認為我說了,這件事情就該結束了。就如同把手上的一包垃圾往垃圾車丟了出去,沒事了。
說真的,與其要求孩子做錯事,必須向對方說「對不起」,我反而會要求孩子向對方詢問「你是否可以原諒我?」
「你是否可以原諒我?」對於受害的當事人當然可以選擇拒絕,沒有人可以強迫受害者在第一時間就得要接受對方的道歉與原諒,甚至於永遠不原諒。
「你是否可以原諒我?」,如同孩子手上拿著等待回收的物品,詢問回收車的叔叔,「請問這東西有收嗎?」「哦,小朋友很抱歉,這不是回收物唷。」對方是可以拒絕你的。
被打的人,被破壞的人,受害的當事人當然有權利來決定要不要原諒對方。
面對做錯事的孩子,當然得承擔迎面而來的不舒服,嫌惡的感受,以及自己在乎、在意的行為後果與代價。
每個人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想要認錯,或尋求他人的原諒。
一個人不怕犯錯,就怕在同樣的錯誤上,一而再,再而三的一錯再錯。
做錯事,對孩子來說,如果帶來積極的作用,就在於請永遠記得自己曾經做錯了這件事情,而造成對方不舒服、傷害的感受。
要永遠記得他人的感受,才能夠有機會,不會一錯再錯。
「對不起」,「你是否可以原諒我?」想想你是否願意接受孩子的錯。


原文網址:王意中心理師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