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軸拉長,必會看見孩子累積的進步

我從來都沒想到,那些我隨手記下關於班上學生的故事,竟會得到如此大的共鳴……

一位在臉書上相識多年的朋友,突然敲我訊息,她說:「想和你分享,這週在教室裡的美麗情景。」

照片裡,是一位認真書寫的小男孩背影。朋友說:「雖然他不會寫字,但是他願意這樣煞有其事的認真一段時間,看了實在很感動。雖然每天還是會有許多小狀況發生,但是整體來說,在團體生活中的常規進步許多。」

朋友在這屆新班級裡,迎來一位特殊生。才剛開學沒多久,每天都在特殊生暴走行為以及家長電話申訴的夾擊中努力存活。

意外的是,朋友突然寫下這段文字:「這要感謝您的特教小男孩故事的分享,給我很大的啟發和鼓勵。我用了以往不會使用的方式來帶他,因為舊有的方式帶他行不通。」

朋友的回饋,一時間讓我感到頭皮發麻。我從來都沒想到,那些我隨手記下關於班上學生的故事,竟會得到如此大的共鳴;我更好奇的是,所謂的「舊有的方式」指的是什麼?

用愛與連結,創造孩子的歸屬感

朋友說:「特教小男孩的故事,讓我看見了當老師的用心和愛。所以我就是先愛他,真心的愛他,也對他直接說『老師很愛你,你知道嗎?』」

我說:「這句話好有力量啊,不容易,真的。」

我的班上也有每天擾動全班情緒的特殊天使,我明白要忽略掉那些破壞班級秩序的行為、轉而先望向他潛藏的優點,並且發自內心的真誠說出這句話,真的很不容易。

然而,這句話對於這樣的孩子卻是無比重要,會帶給他十足撼動心靈的力量。

朋友說:「在很多時候,當他完全不聽指令、情緒上來時,我也會有情緒。但是我會告訴自己要冷靜,然後適時跟他說『老師教你、管你,是因為愛你和關心你,希望你可以更進步。』雖然他會回『我才不要進步』,但我知道我的真心他會懂,也漸漸影響了他,讓他愈來愈願意接受規定。」

是啊,我的小男孩也是這樣,一生氣起來就開始說著反話,什麼難聽的咒罵或自我放棄的話語我都聽過。不過後來我明白,那些脫口而出的話語都是害怕的表徵,他的內心底層還是渴望被理解、被關注、被接納。

用同理心進行親師溝通

朋友說:「跟家長的互動,也是從同理心著手。當家長感受到老師是真心想幫助孩子,就不會跟老師敵對。先前這些關於親師溝通的分享,幫助我很多。」

同理心運用在親師溝通上,真的能將阻力轉為較佳的助力。和家長這一年多的溝通,我們發展出某些默契;因為我先同理了家長的處境,家長能欣然接受老師教導學生的方式,親師雙方就能在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一致性的做法。

朋友說:「如果我沒有改變方式,我覺得我一定會教得很痛苦。也因為心態和方式調整了,情況真的有很大的改變。」

我真要謝謝這位朋友,她這麼願意相信我所寫的文字,願意花時間去和男孩互動,願意去細心觀看男孩的進步,這實在是不簡單。

不簡單的原因在於,這並不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童話故事,而是必須在每天的擾動與衝突中,仍然溫柔而堅定的帶著孩子前進。

很多朋友都說,他們被我筆下的男孩故事而感動不已。他們不知道的是,雖然我常被男孩的暖心舉動惹得淚眼汪汪,但每天我也會在某些時刻瞬間理智線斷裂。

例如,上週他因為不想學習與配合,一整節課都躺在地上發脾氣……幾天前,被我發現他對同學惡作劇,光是對峙就耗費兩個小時,最後我花了一下午時間,好不容易教會他這堂重要的「道歉學」。

用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孩子

另一位朋友在我的臉書貼文底下留言,他的教室裡也有這麼一位孩子,當天一早就被孩子擾動到無法上課,他不明白以「教育愛」來道德綁架老師,對老師及全班孩子真的公平嗎?

對我而言,當天下午處理完小男孩的惡作劇,師生兩人隨即進行了和解,接著我就把這件事情忘了。不過,這位朋友的留言,讓我陷入長長的沉思。

應該說,我不會將這樣的事件稱之為「教育愛」,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成長型思維」。

如果我們總是望向孩子的缺點,覺得「他就這樣難以教導」,他會因感受到不被理解,更在教室裡發洩情緒;反之,若我們清楚「孩子有其優點」,只是還沒學會表達情緒的方法,也感受到「孩子每天都有微小的進步」,孩子就會在我們的支持下,努力展現他最好的一面。

同樣的,若我們落入「我就是教不會這孩子」、「我真的無能為力」的固定型思維,那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放棄眼神,孩子是感受得到的。但如果相信「我們只是還沒有找到方法」,每天都以成長型思維、帶著全新眼光來面對孩子,孩子就會有被期待的動力。

帶了許多屆的特殊天使,教會我將教室裡每位孩子的表現,視為一種不穩定但向上躍升的動態曲線。雖然孩子有時會失常,有時會大小錯不斷,但只要拉長時間軸,總會看到他們因每天微小的努力而累積起來的進步。

將心態歸零,不預設立場,每天用全新視角望向孩子,才有機會看到那些不穩定背後所帶來的驚喜。這就是我們每天的日常,也期待我們所書寫的每個瞬間,未來有一天都能成為動人的篇章。

arrow
arrow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