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親職教育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章出處:親子天下雜誌,摘自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

作者:陳志恆


功課好、學歷佳充其量只代表一個人擁有優異的讀書能力,與他的人品如何無關,也不是人生成功幸福的保證。

家長在督促孩子追求課業成就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別讓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被課業學習成就給綁架了!如果父母沒有足夠的自覺,便會無意識用傷害性手段來督促孩子學習,帶來反效果。

我常在演講中問家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最重視什麼?」在投影片上,我會列出好幾個與孩子成長息息相關的議題,例如健康、品格、人際關係、友善、禮貌、孝順、運動、時間管理、同理心、情緒、課業學習等。我請家長從中挑出六個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成長議題,並寫下來。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天才領袖 / 作者:天才領袖團隊

高敏感小孩常常讓大人感到束手無策。這類孩子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比其他孩子強烈,容易情緒化,並且在生活中面臨更多挑戰。大人無須過度的擔心及焦慮,只要掌握適當的教養方法,我們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感受與困難,逐步培養適應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下面會提供幾個具體的教養策略,針對不同的敏感表現提供相應的處理方式。

 

個性敏感的孩子,常見10行為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天才領袖 / 作者:天才領袖團隊

孩子常對於未發生的事件過度擔心,像是擔心在學校會交不到朋友,考試會不會考不好,內心總是感到緊張和焦慮,這類的孩子有很高比例的性格是緊張焦慮型,這些情緒會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自信心低落......等問題。他們在面對緊張焦慮的情緒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與排解,家長也常會忽略這一塊,其實是因為緊張焦慮情緒是壓抑、是隱性不容易發現,不像恐懼的情緒是顯性,很好察覺。當孩子緊張焦慮時,需要的不是叫他勇敢或不用怕!一起來學學該如何正確引導他們管理自己的焦慮情緒,學會自我調適。

 

孩子容易緊張焦慮常見的狀況:

1、孩子緊張時就會摳手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自發性與療癒-林維信心理師

大人擔心孩子玩物會喪志,看見孩子迷上模型、蒐集偶像周邊、或是扮起COSPLAY,憂心忡忡。

大抵來說,大人擔心的點有三個:

1.會沉迷而不念書

2.浪費錢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來源:天下雜誌-果子傳媒

孩子瘋追星,常讓家長傷透腦筋!其實,孩子追的不只是偶像,更是他自我期待中理想、美好的自己

「我家的孩子,為了偶像,不但花光了零用錢,還跟我要了好幾千塊,要去看演唱會」、「最近考試考得那麼差,都是因為迷偶像,把課業都耽誤了」不少父母因為孩子「瘋追星」而苦惱不已。現代父母該怎麼做,才能跟孩子好好溝通「追星」這件事?

首先,父母應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想要「追星」?試著理解其背後需求與動機,再來思考如何應對會更圓融。

缺乏關愛,偶像成了心靈的安慰劑?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陪伴,有些家長因爲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有些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很少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慢慢地,孩子將自己的內在需求投射到明星身上,崇拜偶像就成了他們一種心靈安慰和精神寄託。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小學特教鑑定與資源輔導

當孩子在學校有某部分的明顯適應困難,可以經由特殊教育鑑定,取得特教身分,獲得需要的支持。特教鑑定會經歷哪些流程?

孩子要取得特教身分與資源,需先經過特殊教育鑑定,政府與學校才能針對孩子的需求提供相對應的支持策略。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因此經鑑定取得特教身分所經歷的時間也不一定,從一學期到跨年級都有。

 

台北市西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主任顏瑞隆形容,特殊教育的資源像張網子般提供孩子支持。取得特教身分後,視學生需要,除了有資源班等課程,還有像專業團隊(如物理治療師)的支援,為學生申請教師助理員、交通車等,是一套支持系統。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一新生適應4大眉角

作者:周育如 2016/09/01 親子天下雜誌 082 期

開學了!今年有十七萬五千名小一新生,臉書的「小一聯盟」社團媽媽們熱烈的討論該買什麼文具、該怎麼協助孩子注音的學習。父母或許不知道,良好的小學適應除了學用品的準備,還有幾個關於小學教室規矩的內涵,影響著師生關係與同儕相處。例如當老師說「請你專心」時是什麼意思?

還有小學午餐的「吃完飯」和幼兒園也有很大不同。教育專家周育如分享幼兒園與小學教室的四大差異,提供父母協助孩子適應小學新生活。

今年六月,因為一項專案的委託,我與近二十位幼兒園及國小低年級的老師共同討論幼小銜接的議題。整理老師們的意見之後,我發現國小和幼兒園因著教室規範、生活配備及生活作息的差異,影響著孩子是否能順利適應新生活。

文章標籤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