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親子天下雜誌,摘自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

作者:陳志恆


功課好、學歷佳充其量只代表一個人擁有優異的讀書能力,與他的人品如何無關,也不是人生成功幸福的保證。

家長在督促孩子追求課業成就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別讓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被課業學習成就給綁架了!如果父母沒有足夠的自覺,便會無意識用傷害性手段來督促孩子學習,帶來反效果。

我常在演講中問家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最重視什麼?」在投影片上,我會列出好幾個與孩子成長息息相關的議題,例如健康、品格、人際關係、友善、禮貌、孝順、運動、時間管理、同理心、情緒、課業學習等。我請家長從中挑出六個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成長議題,並寫下來。

「好,接下來,請你刪掉其中三個比較不重要的!」當我這麼要求時,不少家長陷入苦思,但仍忍痛做出決定。接下來,我請家長再刪掉一個,這次的難度更高了。

最後,我請家長再刪一個,只剩一個就好。我問大家:「你們留下的是什麼?」

通常會聽到,全場很有默契的說:「健康。」當然,也會出現些零星的聲音:「品格」、「孝順」、「人際關係」……,但等了又等,就是沒聽到有人說「課業學習」。

我又問:「請問,你每天和孩子有機會互動時,都在聊些什麼?」

沒等大家接話,我自己就說了:

 

「快去讀書,不要一直混!」

「功課寫了嗎?」

「這次考幾分,考卷拿出來給我看!」

「怎麼又退步了,要加油啦!」

「再這樣下去,我要把你送去補習班了!」

 

現場有許多家長都笑了。為什麼笑?因為,這些話語好熟悉,根本就是每天和孩子互動時,固定會講的台詞。

多麼矛盾呀!對大多數的家長而言,有許多遠比課業學習更值得重視的議題,但與孩子每天的言談間,卻只剩下課業學習可講。難怪,孩子會覺得父母只重視功課,只在乎成績。我想,這並非父母的原意。然而,曾幾何時,我們對孩子關注的焦點,就只剩下課業;而在課業學習發生困境時,也要優先處理才行,至於其他事,之後再說、以後再說!

 

別只和孩子談課業學習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在教你如何與孩子討論課業問題,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機,改善學習成效。但是父母與孩子每天談話的內容,可不能只剩下課業學習。一旦孩子對課業興趣缺缺,或不斷遭遇課業挫敗,他便不想與父母討論這個話題,而平常你們又沒有其他話題可聊,親子之間將無話可說。

有一位父親告訴我,他知道找到有效的學習策略很重要,平常也都這麼和孩子說,但不知道從哪一天起,每次和孩子談到課業學習,孩子就不太想理他。

我問:「孩子是在你們談到課業學習時,不想理你;還是現在你和他聊什麼,他都不想理你?」

他想了一會兒,搔搔頭說:「對耶!好像我和他提到什麼,他都不太想回應我!」

所以,真正的問題在哪裡?是親子關係!他們的親子關係不佳,孩子愈來愈不想和父親溝通互動。而深入探究親子關係不佳的原因,這父親說:「大概是小時候我就很少和他聊天,平常只關注他的課業學習,不是催促趕快寫作業,不然就是檢討考試成績。這麼說來,他大概覺得我是個很無趣的父親吧!」

正因為親子之間的話題狹隘,沒有透過充分對話與互動來營造正向良好的親子關係,在「關係存款」不夠的狀態,孩子上了國中,進入青春期,便更不願意與父親互動。甚至,不管父親提到什麼,都用不搭理的方式來回應。

於是,父母說得再多,孩子也聽不進去,對孩子毫無影響力。

 

課業學習很重要,但絕非最重要

如果父母和孩子每日談話的內容都是課業學習,很容易讓孩子誤以為大人只重視課業表現,而把自我價值建立在課業成就上。也就是,學業成績名列前茅,代表他是個有價值的人;學業成績不如人,代表他一文不值。

如果是這樣,孩子很容易發展出狹隘的自我認同,一旦課業學習遇到挫敗,就認為自己的人生要毀了,卻忽略還可以透過其他途徑來彰顯自己的價值,像是運動技能、藝術美感、人際互動、領導統馭、助人服務、文學創作、工藝手作等。

 

還記得,孩子剛出生時,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嗎?很多父母大概都會說:「能平安健康長大就好!」曾幾何時,我們不只要孩子平安健康,還要求課業頂尖、五育均優、進退得宜、自動自發、乖巧懂事。

 

我也不是要你告訴孩子,課業學習一點都不重要。有的家長明明很在意孩子的課業表現,卻常常表面開明的對孩子說:「爸媽一點也不在意你們的考試成績,你們有用功、有弄懂就行了,考幾分沒關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佳時,又忍不住指責孩子:「你到底有沒有用功、有沒有弄懂觀念,怎麼會考這個爛分數呢?」這樣通常會讓孩子感到很錯亂。

承認吧!讀書學習很重要,考試成績也是很需要被看重的。父母應該這樣告訴孩子:「讀書學習很重要,我們也很在乎你的考試成績,但比起成績表現,我們更在意你是否有付出努力、是否真正學會了、搞懂了!」

 

課業表現無法定義孩子的價值

我不得不承認,現代社會仍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氛圍;而學業成就確實關乎孩子的自信與自尊。因為大人過度褊狹的價值觀,讓不少孩子常常認為,只有考試成績優異的孩子,才是所謂的「好學生」,才有資格在校園裡抬頭挺胸。長大後進入職場,不少人甚至還想方設法進入名校的在職碩博士班「洗學歷」,只為了有響亮的名聲。沒錯,書讀得好、擁有高學歷,確實有很多好處,不然我也不需要寫這本書幫助家長們陪伴孩子改善學習。

然而,功課好、學歷佳充其量只代表一個人擁有優異的讀書能力,比別人更會讀書、更會考試,與他的人品如何無關,更與工作績效、人際關係、家人相處、自我覺察或情緒調控等,沒有絕對相關,也不是人生成功幸福的保證。

重視課業學習的家長,在督促孩子追求課業成就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別讓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被課業學習成就給綁架了!

如何避免孩子誤把課業成就和人生成就畫上等號呢?最關鍵的就是家長的態度。

我們需要時時自我檢視,內心深處是否對「課業成就等於人生成就」深信不疑?就好像,我們也必須常常自問,是否把孩子的考試成績當做身為家長的「業績」?

當我們能看見並鬆動內心這些僵化的信念時,才有可能站在更高的位置,用更寬廣的視角看待孩子的課業學習。同時,允許孩子在課業學習以外,發展其他的才華或技能,而不是拘泥在每一次大小考試的成績如何。

 

人生中重要的議題很多,真的不是只有讀書學習!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輔導小錦囊 親子教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景美國小輔導室 的頭像
    景美國小輔導室

    景美國小輔導小錦囊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