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規範」的蹺蹺板

--如何有效、輕鬆輔導孩子

 

 吳麗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諮商心理師)

 

為人父母的我,時常抽空去學習教養子女的觀念和方法,參與親子教養的講座。過程中覺得收獲良多,進而督促自己和子女一同成長。父母經常參與研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我們常拿「過去」所學,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如何去適應「未來」,而無形之中產生一條鴻溝。現代環境影響的衝擊,已經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對我們的影響力極大,壓力也大,所以要多多學習。

 

  心理學大師張春興教授曾說了一句名言:「若把孩子的問題比喻成病,則病因常起源於家庭,病象顯現在學校,病情惡化於社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是一個影響人的專業,所以要不斷學習,所謂「建築師所犯的錯,可以拆掉;醫生所犯的錯,可以埋掉;助人者所犯的錯和所給的愛,它卻一天天的長大,因為這是一個影響人的專業。」如果我們想幫助孩子,應當要更包容,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或是向專業助人者請益,不斷的學習都是不錯的方向。「愛」與「規範」的平衡---溫和、堅定的要求;捧著自尊的要求是有效輔導的不二心法。換句話說,善用「適度要求(Firmly)+尊重接納(Caring)」:滿足個體基本的二個需要---作自己+ 親密感,是教育輔導的金鑰匙。具體而言,一個有效的輔導方法就是能讓孩子覺得「被愛」+「可以當自己」---可以「提昇孩子自我價值感,滿足其基本的心理需求:覺得自己是棒的、好的、重要的,被喜歡、被接納、被肯定的,是喜愛自己的」,而且「在關係中,他有自主性,可以當自己」。一般而言,孩子若和我們互動後,他仍能喜歡他自己,能真實表達自己,那我們的輔導方法應該都是好的。

 

   親職教育、輔導孩子失敗的原因常是因為父母「太認真、太負責、太用力」,為了孩子好,想盡辦法,用打的、罵的、激將、羞辱、引起罪惡感….的各種方式來「導正」「糾正」孩子遵循父母自己所認為對的價值觀(「框」)。殊不知,每個人的個別差異性大,適合父母的不一定適合孩子,因此孩子常為了要「活出自己」而和父母有衝突。唯有父母能滿足孩子(每個個體)的基本二個需求---覺得被愛,且能當自己,才能有幸福感及良好的關係。父母若能學尊重、接納不同,不用自己的「框」去「框」孩子,父母的愛就能提供「家」的溫暖與滋潤,而非「枷鎖」的窒息與壓力。一個好的家就是提供孩子「根」與「翅膀」!

 

  我們的文化(「國粹」)是,挑錯和完美的文化,所以父母可練習換個角度--「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明燈」,可學習試著放慢腳步,允許自己可以犯錯,練習看到自己的好,學會「挑對」。吳教授也說明「具體化」、就事論事的重要性。她舉了個實例:ð「我希望你停下手邊的事,先去整理房間。我會在十分鐘後回來確定你已開始整理了。謝謝!」(而非「沒看過這麼懶的孩子!」「我們家怎麼會有你這種這麼差勁的小孩!」「房間都不會整理,我不知道你還能做什麼?」等以偏概全的說法)。又如,「放學書包亂放 ð「請把你的書包放回房間。謝謝!很棒!」)具體的陳述內容,而非含糊不清或以偏概全,則會有較佳的效果。吳教授也強調「不視為當然」,若孩子照做了,不要視為當然,要馬上回應、增強之。表示感謝、欣賞之意能滿足人基本需求,讓他覺得他是好的、被肯定的,常常好的行為就會固定下來,因為人都是需要知道自己是好的、被肯定接納的。

 

  另一個「國粹」(「框」)是我們往往太注重成績、成就,而致身心上的壓力。華人喜歡比較,太強調成績、智育、Doing的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大,常忽略「heart、情緒、需求」等層面,難有「全人」的發展。如果能明瞭吳氏凹洞(「U型」模式)― 情緒接納與處理,則能增進親子間的良好關係。它是重情緒接納後的問題處理模式,先接納對方的情緒,再找機會處理問題。父母要了解情緒不表達,不代表沒有情緒;情緒不處理,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學習接納、允許有適當、合理的負向情緒存在;不壓抑負向情緒,學習用適當方式表達負向情緒。父母能重視情緒的接納與處理,不但幫助孩子成「材」,也助其成「人」

 

  總而言之,昔日當小孩的我們,常要學習如何做個好孩子,「聽父母的聲音」;現在長大,又要學習如何陪小孩,以小孩為重,如何「聽孩子的聲音」,那誰來聽我們呢?現代父母像個夾心餅乾,過去父母教我們的,已不適合現在的孩子,所以常聽演講,獲取新知,才能給孩子適合其生活時代的教育。從此刻開始改變,永不嫌遲。總之,要孩子快樂幸福其實很簡單,訣竅就是父母、師長不要太用力,了解孩子個別差異,尊重、接納、允許他們和我們是不同的,捧著自尊適度要求,滿足孩子基本需求---覺得被愛,又可以當自己,如此,能創造孩子快樂,父母輕鬆輔導孩子的雙贏局面

 

 

「理情U型自尊」

輔導、親職、心衛、互動模式吳麗娟

 

所謂「理情模式」即強調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其對事件的看法。我們要運用理性、客觀的想法處理對方或自己的情緒,練習由多個角度、由正向角度來看對方或自己的「問題行為」。「問題行為」都在說話,需要貴人解讀。所謂「U型模式」即強調情緒接納的重要,唯有接納、處理情緒後的問題解決,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我們要瞭解接納情緒的重要及如運用同理心表達對對方或自己的瞭解及作有效的溝通。所謂「自尊模式」即指提昇對方或自己的自尊乃心理衛生、輔導、親職教育的根本作法;「尊重」乃為有效互動、有效輔導的不二法門,所有的心理衛生、輔導、親職教育內容都是在學習如何幫助對方或自己喜歡自己,提升其自尊。

「理情U型自尊」

輔導、親職、心衛、互動模式

 

       適度要求       +     尊重接納    

          (Firmly)                       (Caring)      

作自己      +     親密

提昇自我價值         +     滿足基本的心理需求

(我是棒的、好的、重要的)           (被喜歡、被接納、被肯定

         喜愛自己            

 

「U型模式」(吳式凹洞)-----情緒的接納與處理

問題                 問題解決(講道理、給建議...)

                               

 

 

情緒接納

正視、允許、接納情緒、接球、不否認情緒

   同理心、穿他的鞋走他的路

**「理情」模式---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明燈

一、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的基本概念 - We feel the way we think

    怎麼想、就怎麼感覺;怎麼感覺、就怎麼做

    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

    沒有人可以在你身上製造任何情緒,除非你那麼想

    我被「你」氣死的謬論;麻煩總是自找的

    換個想法,平和自然來;由多個角度來觀看事物(想法多元化)

    REBT 不是不要有負向情緒,而是要有適當、合理的負向情緒;

不是要壓抑負向情緒,而是要用適當方式表達負向情緒

 

二、不同角度,不同的情緒

l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明燈」;「朽木不可雕,也可當材燒」;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達賴喇嘛)

l  作弊--- 無恥?(太知恥才作弊!想要分數更高、更好;希望把事做好!)

l  「唱山歌」講一句回十句—不參與?不認真?(高度參與、極度認真!)

l  7點完成作業,搞到11點才完成 --- 沒責任感?(仍負責的做完!)

l  被校長罵,踢校長的車 --- 沒控制力?太衝動?(不衝動、很能忍、有分辨)

 

三、「具體化」

 

    所知覺的描述總是「打過折扣的事實」

        要儘量減少批判式的敍述,增進描述式的敍述

      就事論事,不過度推論,並能看清自己的偏執

 

「具體化」1.就事論事,不以偏概全,不踩自尊:行為≠人格
             2.不用絕對化的陳述 → 做條件式、描述性的陳述

 

ð「我希望你停下手邊的事,先去整理房間。我會在十分鐘後回來確定你已開始整理了。」

(而非「沒看過這麼懶的孩子!」「我們家怎麼會有你這種這麼差勁的小孩!」「房間都不會整理,我不知道你還能做什麼?」等以偏概全的說法)

ð「請特別小心這些東西,它們很容易打破。」

(而非「沒看過這麼笨的人!」「真差勁!粗心死了!不打破東西都不甘心似的!」「笨啊!連個小東西都無法保管好,你還能做什麼?」等以偏概全的說法)

「具體化」的實例

情 境

一 般 反 應

合 理 反 應

 

△叫不起床

長這麼大了,每天還要人家叫!

現在已經720分了,該起床了,我不再叫你了。

 

放學書包亂放

這樣書會唸好,我頭斬起來給你當椅子坐

請把你的書包放回房間

 

△不做功課

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就跟你爸一樣沒出息。

你好像不想做功課,是不是有什麼困難?

 

打電話次數太多

電話又不是你一個人的,比總經理還忙,做什麼大生意。

電話太多,給我們很多不方便,請告訴你的朋友七點-八點間打電話來。

 

△頂嘴

翅膀硬了,居然敢跟我頂嘴。

看來你的意見和我的很不一樣,我們需要討論討論。

 

           

   
   

在各式各樣競爭中,我盡力而為,

   

誠心誠意欣賞優勝者,

   

因為我相信人有智愚之分

   

在取捨之間,我選自己能擔當的,

   

否則再好、再多我也不要,

   

因為我不能要整個世界

   

在挫敗時,我接受事實,

   

但不頹喪,絕不讓它苦惱我,

   

因為我了解挫敗只是一件事

   

不是整個人生

   

 

   
   

                       

 

 

**「U型」模式 情緒接納與處理

 

「Being」或「Doing」的簡要內涵

Being

Doing

結果、成就

過程

陪伴

給、做、要求

情育

智育

心(Heart)

頭(Head)

情緒接納

工作業績

過程取向

成就取向

放鬆自在

緊繃、效率

 

 

二、太強調Doing的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太重成績、智育、doing很多情緒來自怕學生考不好

1. 太Doing的時候關心「問題」會甚於關心「人」,無法和對方同在。我們會較役於物、役於外;重結果;一直想改變、影響對方;聽不到對方、難傾聽同理、難陪伴、難懂感受、不允許情緒;需要看到改變結果;成就取向;解決問題取向、給建議、說道理;操控的、急躁的、不停的做、不停的給;認真努力的;責任一肩挑的;完美的、不許犯錯的;藉外物來界定自己價值;向外尋求的;易挫折、無助、氣餒;認知、headed取向;較功利的----讓對方感覺到,你喜歡的是我的成就,不是「我這個人」,對方感受不到愛與關心,當然關係不易建立,難有療效。Being是重本質,是情緒、heart取向;較重視「人」本身的-----讓對方感覺到,你喜歡關心的是「我這個人」,對方是溫馨感動的。

2. 太Doing,我們可能會很想要「做」什麼去影響對方,較工作、成就取向,較重視結果、業績、成效、效率;Being的話,我們可能就較能處在、享受那個狀態與過程中,會關心自己或他人這個「人」,而非只重視「事」,會更尊重自己與他人,較不役於物,役於外,更能和自己、他人真實的在一起。

 

簡而言之,國人Doing的問題有「三部曲」---不但重「做」(Doing),而且還要「做最好」( the Best),更麻煩的是若沒做好,則這個人的「價值常被全面否定」。因此,要幫助孩子時,需要修通上面的「三部曲」,例如幫忙孩子了解一件事沒做好,不代表他整個人就完了,學習具體化,不絕對化,不以偏概全;學習允許犯錯,了解盡力就是最好的表現;最後,學習活出自己,找到自己,培養Being的生命情態會是最根本的有效解決之道。(全文見吳麗娟(民92) 一個諮商員(老師、家長…)的專業成長:一個「人」的成長---從Human”doing” 到 Human”being”。中華輔導學報,第14 期,1-30頁。)

 

 

三、     情緒的處理與接納

 

(一)情緒成語---不鼓勵有情緒、若有情緒則…、若沒有情緒則…

(二)情緒沒有表達≠沒有情緒

         ex.沒有人可以這樣對我、導師、廚師

       ex. 菜刀===表達內在的方式

(三)儲藥材、扣板機,正視情緒的存在

(四)現在情緒不處理,將來付出大代價

   平時養成清除情緒的習慣,不堆積,不儲存情緒

(五)處理情緒≠壓抑情緒≠訓練沒有情緒≠控制情緒不出來

=正視它、談論它、瞭解它=接納情緒、疏通情緒

=給情緒一個空間

(六)情緒=提供訊息(information)

=自我價值、需求受威脅或未滿足

1.要會讀對方、自己的情緒(常由「問題行為」來表達)

要了解對方、自己情緒所欲表達的意義、需求

2.當對方、自己用激烈、不在乎等方式(問題行為)在表達情緒時

要「接球」,把他的、自己的情緒當一回事,不否定其感覺。

 

 

 

尊重接納+適度要求

(Caring)  (Firmly)

 

ð

問題來源、情緒來源

ò

用「情緒」表達出來

用「問題行為」表達之

提高自我價值  &  滿足基本心理需求

(我是棒的、重要的)   (被喜歡、被接納)

喜歡自己

 

「輔導」、「情緒管理」就是去「瞭解」

     對方、自己的「情緒」、「問題行為」在說什麼話

學習用另一個角度看「問題行為」 =表達需求(自我價值受威脅、需求未滿足)

(情緒表達) =(不當)情緒處理 =降低焦慮的方式

=保護自己的方式=求助的訊號

                     =我受傷、我不好、我需要被照顧

 

六、「U型模式」(吳式凹洞)-----情緒的接納與處理        

l  「不自以為是」的協助 / 「同理心」練習

l  「當認知無法覆蓋情緒時」、「屢勸不聽」、「知道但做不到」,有「心結」卡住的學生,需要更正視、傾聽,接納其情語,不宜再一直給予「道理」或「糾正」,要更去了解其內在需求,「真正」聽到他,輔導才易有效。

 

 

 

參考資料http://tw.search.yahoo.com/r/_ylt=A8tUwZTgvz9SAmAAanRr1gt.;_ylu=X3oDMTE1bjVsdG80BHNlYwNzcgRwb3MDNQRjb2xvA3R3MQR2dGlkA01TWVRXQzFfNzQ-/SIG=17fl6qmtn/EXP=1379938400/**http%3a//www.tyai.tyc.edu.tw/gud/95%25e5%25a6%2582%25e4%25bd%2595%25e6%259c%2589%25e6%2595%2588%25e8%25bc%2595%25e9%25ac%2586%25e8%25bc%2594%25e5%25b0%258e--%25e8%25a6%25aa%25e8%2581%25b7%25e8%25ac%259b%25e7%25b6%25b1.do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