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句型 親子說出好關係-4~7歲:看著我,讓我自己來
《親子天下》找出爸媽跟學前、學齡與青春期三個階段孩子對話時,最容易溝通斷線的十六句話,然後根據孩子發展重新調整,讓這些話換個方式說更有效。
4~7歲 看著我,讓我自己來
孩子發展重點:培養耐挫力
學前兒最重要的人生功課是學習忍耐跟等待。因為這個階段的小孩要從小野獸邁向文明人。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說,他們最需要對抗的就是「自己的喜惡跟本能」,這些小野獸再也不能餓了就要吃、玩具看到就拿、想說話就插嘴。
四到七歲的兒童必須修練「等待」的人生功課,因為這將攸關未來的發展。《兒腦開竅手冊》作者神經科學博士阿瑪特(Sandra Aamodt)認為,學前兒童愈能抗拒誘惑,未來的學業成就愈好。而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負責衝動控制、專注、判斷、決定策略的「前額葉」仍在發展最初始階段,需要大人運用「轉移注意力」或「暫時隔離」的方法,幫孩子建立克制小野獸衝動的習慣基礎。
小野獸轉型成文明人的另外一個挑戰,是開始融入團體生活,學會「符合團體規範」的等待:盪鞦韆要輪流,拿點心要排隊,上足球課則要等別人把球踢給我。跟轉型中的小野獸對話,訣竅是要用肯定跟鼓勵來強化孩子克制衝動、願意等待,並且要堅定執行規範。在學會等待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慢慢思考行為跟後果之間的連結。
父母扮演角色:教練
學前兒的父母除了照護、陪伴玩耍、安慰以外,也必須像勤勞的教練一樣,幫孩子建構好一條從「本能」到「好行為」之間的重要橋梁。父母得先設定一些能力可及的好行為清單,並將任務切分成幾個簡單步驟,以具體、清楚、不複雜的話語傳達給孩子,教練先示範做一次,再帶孩子做,一次次練習後,確認孩子可以了再交給他們自己來。這時教練要給予適切的讚美鼓勵。比如收玩具,父母必須清楚告知遊戲室整齊清潔長什麼樣子,花時間跟孩子收拾歸類好玩具,等孩子收拾得順手了,再稱讚他們是愛整齊的好孩子,將好行為內化成好的自我概念。教練的重點應放在「建構的過程」,而非只專注在結果上的指責。
諮詢專家
周育如
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這句話,這樣說更有效!
X好啦好啦,別鬧了,我買給你就是了。
O我知道你想要變形金剛,剛剛出發前我們說過了今天只買水壺,不然我們來跟聖誕老公公許願,聖誕節他可能會送你喔!
研究剖析
棉花糖理論指出,幼時能延宕滿足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比較理性、專心、耐挫力高。但孩子並非天生能等待,策略是讓孩子想其他有趣的事情、暫時離開引發哭鬧的場所。台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高正德建議,用行為治療的「ABC理論」來加以修正,當孩子吵著買玩具(A前置事件),因而大哭大鬧(B行為),大人若買了玩具(C結果)會回頭強化B(哭鬧)行為。為截斷ABC模式,比如暫時隔離(帶到樓梯間)、轉移焦點(去看不會引發吵鬧的物品),讓孩子從練習中知道自己能等,且等待後會有更好結果。
X哭什麼哭,玩遊戲而已,不要那麼輸不起!
O可以告訴我你怎麼了嗎?你不喜歡輸對不對?
研究剖析
《兒腦開竅手冊》指出,學前兒不好帶的重要原因,是掌管原始情緒的神經系統,比負責詮釋跟管理情緒的區域還要早成熟。在自我調控能力發育完全以前,父母需要跟孩子一起談論情緒、認識情緒,辨識需求並找出面對方法。任何情緒都是自然正常的,父母若壓抑、否定孩子的情緒會讓他們成為情緒啞巴;若孩子感到被接納與了解,情緒得到宣洩,頭腦才會變清明,可改用理性面對。心理師陳品皓指出,情緒的耐挫力非天生,每個孩子各有一套情緒波動的基調,父母必先理解接納,陪伴一同面對失敗、解讀挫折,下次再試著改變策略。
X鞋帶綁那麼久,動作有夠慢,娃娃車要跑掉了啦!
O你很棒想要自己綁,不過現在娃娃車在等你,晚上我們一起練習,就會綁得好又快!
研究剖析
大腦迴路要自己走過才能留下痕跡,學齡前孩子萬事都想自己來,每個嘗試都充滿樂趣跟新鮮感,想要幫忙拖地洗菜卻好像愈幫愈忙。因為他們的大腦必須經歷嘗試錯誤,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路徑。回想每個人第一次綁鞋帶的經驗,誰不是慢慢、仔細把這條翻過來、那條穿過去。但造句中的父母顯然把綁鞋帶這件事,錯置在時間急迫的上學時刻。此時父母不該用負向語氣責罵小孩笨又動作慢,因為沒練習熟練、動作慢是必然;也不該每天都幫忙綁,而應該選個不急迫的時間,示範怎麼綁,鼓勵孩子自己來,累積成就感,培養主動探索挑戰的學習習慣。
X王小明!不要看電視了,來洗澡你有沒有聽到,動作快!玩具玩完為什麼不收好,把房間玩具箱拿來整理好!還在發呆,不怕是不是,棍子給我拿來!
O來,我們一起把玩具收好,然後8點一到就去洗澡囉!
研究剖析
陳品皓提醒,很多親子對話都是「有聽沒有到」,比如小明在客廳看電視,媽媽從浴室呼喊,他很可能根本沒接收到訊息。想要有效溝通,首先確認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目光相對再說話,並請孩子複述一次訊息。第二要注意訊息長度與複雜度。王宏哲提醒,學前兒的工作記憶較短,無法吸收成人落落長的語言模式,訊息必須簡短、具體,中班的孩子大概可以一次記得3個彼此相關的訊息指令,如果訊息是正面、為孩子所喜愛,聽覺打開後會再試著打開其他感官;但若是重複性高、情緒漸強的負面碎唸,他們真的會「左耳進、右耳出」,關閉各種感官來消極面對。
X張小華,軟糖呢?還說你沒吃,說謊的小屁孩,給我去廁所反省!
O小華,媽媽看你好像很喜歡那種軟糖對不對?
研究剖析
因為掌管監控反省能力的前額葉,至少要到青春期才發展成熟,因此父母要求5歲小孩到廁所反省,他只會玩起馬桶水,讓人更光火。周育如說,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必須合乎發展的階段,避免快速落入道德論述,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若父母發現孩子會騙人,大多反應是生氣斥責,但孩子的心智能力其實正在發展進步中,他們必須學會判斷情勢,知道自己的目標,也能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全都搞清楚了才能成功的「欺騙」,但他可能不是惡意欺瞞,只是怕被罵,此時更應該做正向引導。又如5歲小孩很愛媽媽,送媽媽的生日禮物是她最愛的洋娃娃,這個不叫「自私」,而是她還沒辦法站在媽媽的角度思考,選媽媽喜歡的禮物,於是就把自己的最愛當成禮物。
X把妹妹弄哭很好玩嗎?你為什麼就不能當一個好哥哥?
O妹妹很愛拿你手上的玩具,你不開心,下次該怎麼做?
研究剖析
男孩女孩的腦部結構跟發展有所不同,父母及早認識發展上的普遍性不同,可施予更適當的教養。情緒處理上,男孩的情緒表達發展比女孩慢了兩年,因為男孩掌管情緒的部位在於較原始的杏仁核,跟語言區的發展不密切,相較之下女孩多使用大腦皮質部位來處理情緒,因此較能用語言表達情緒跟感覺。男孩的杏仁核區域比較大,因此比女孩容易有衝動立即的反應。此外,女嬰的聽力也比男嬰好一些,對男孩講話要大聲點,但對女孩則不能太大聲。視覺系統上,男孩會較先注意到「動作」,女孩注意到「顏色」,因此畫畫時,男孩較常使用黑灰色,畫動詞(比如火箭飛上天、車子相撞),但女孩愛用紅、橘等顏色,愛畫名詞(比如媽媽、公主或小狗)等。父母對男孩提問時,問「假如你是某某,你會怎麼做?」會比「你感覺如何?」讓男孩容易回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