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獨立,並非一蹴可幾
作者/洪蘭
親子天下 第 091 期 專欄與短波 | 出版日期:2017/07
「教孩子獨立」成了教養領域當紅顯學。但是訓練獨立,不是把孩子推出去就自然學會,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父母該怎麼讓孩子學會獨立?
有位媽媽來信問如何訓練孩子獨立,自己穿衣、自己吃飯算不算獨立?自己去上學算不算獨立?原來她兒子的老師在聯絡簿上要求父母訓練孩子獨立。
教獨立,並非一蹴可幾
作者/洪蘭
親子天下 第 091 期 專欄與短波 | 出版日期:2017/07
「教孩子獨立」成了教養領域當紅顯學。但是訓練獨立,不是把孩子推出去就自然學會,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父母該怎麼讓孩子學會獨立?
有位媽媽來信問如何訓練孩子獨立,自己穿衣、自己吃飯算不算獨立?自己去上學算不算獨立?原來她兒子的老師在聯絡簿上要求父母訓練孩子獨立。
每一種態度都要教
作者/蔡穎卿
親子天下 第 090 期 生活 | 出版日期:2017/06
當稱讚變成一種暗示,讓孩子誤以為聰明就可以毫不在乎的處世,往往會讓孩子養成不夠尊重的輕視態度。
中低年級的孩子每個星期有兩天中午就下課。星期三下午我通常就給他們講一點古文或課外書。而星期五的黃昏,因為不用趕著把全部功課都完成,他們晚餐前會有時間玩遊戲。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你的話?
作者/葉丙成
第 089 期 專欄與短波 | 出版日期:2017/05
做為大人的我們,總想告訴孩子如何才能在這個世界活得更好。只是,往往效果很不好。苦口婆心的忠言,孩子們總覺得逆耳。得不到共鳴,也得不到回應。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許多當師長的人,都是打從心底為學生好、為孩子好。孩子做錯事了,我們想告訴他什麼才是對的;孩子有不好的行為,我們想告訴他什麼才是好的;孩子講錯話了,我們想告訴他什麼才是得體的。做為大人的我們,總想告訴孩子如何才能在這個世界活得更好。只是,往往效果很不好。苦口婆心的忠言,孩子們總覺得逆耳。得不到共鳴,也得不到回應。這究竟是為什麼?
作者:賓靜蓀 (親子天下)
葛林伯格應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的邀請,將在9/26-27在台北、高雄兩地舉辦(2017情緒教育論壇),和關心情緒教育的台灣老師、家長,面對面分享他的多年觀察。
感冒頭痛,我們會去看醫生。可是為什麽在經歷愧疚、失落、孤獨等心理傷痛時,我們卻不去就醫呢?蓋伊•溫奇解釋道,我們此時基本都獨自療傷。但這不是唯一出路。他有力地論證了為何我們應該像照顧身體一樣,來照料我們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點選連結就能聽到超棒的演講,短短十八分鐘,就能幫助自己更了解情緒和心理健康!
→https://www.ted.com/talks/guy_winch_the_case_for_emotional_hygiene?language=zh-tw〈影音轉載自YOUTUBE網站〉
人生由很多選擇和問題堆疊,很多人不斷的想要「找到答案」,但是,在人生卡關尋找答案之前,你是否先問了一個好問題、方向對的問題呢?
2016年,有一場瘋傳全美、僅6分多鐘的畢業典禮演講,由哈佛教育學院第11任院長,用輕鬆幽默的口吻,分享從自己人生經驗、法律領域工作經驗中,整合出的「5+1」個重要問題,期勉在場畢業生面對人生大小事情時,透過這些問題,找到自己人生態度。
點選連結就能聽到超棒的演講,短短二十五分鐘,就能幫助自己找到問好問題的方法!
→https://youtu.be/XBvyBn6crLE〈影音轉載自YOUTUBE網站〉
演講者/郝廣才
「大人該讓小孩了解,只要他們想要,他們能夠用最大的翅膀來飛翔!」作為長期以來推行台灣兒童文化的推手,郝廣才想和大家分享大人如何幫助孩子突破自己的極限。小孩能完成的事情並不比大人少,甚至能運用他們無畏的想像力,讓這個世界能變得更好。
點選連結就能聽到超棒的演講,短短十八分鐘,就能幫助孩子突破自己的極限喔!
→https://youtu.be/5t3F2oEtqFI〈影音轉載自YOUTUBE網站〉
演講者/李崇建老師
師長與父母常希望孩子能瞭解自己並作自己的主人,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教育理念的堅持與體認來自生活的淬鍊,而「心教」讓每個孩子能親手挖掘冰山底下的真實自我。
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創辦人李崇建,目前擔任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台中市惠文高中、曉明女中特約作家。2010年受邀赴港發表satir模式教育心理論文、2013年赴聯合大講堂演講、2015年文茜的異想世界節目專訪。
點選連結就能聽到超棒的演講,短短十八分鐘,就能增進親子間的連結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D526EXAus〈影音轉載自YOUTUBE網站〉
執行力始終來自習慣
作者/楊俐容
親子天下第 041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2/11/30
研究顯示,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必須重複 21 次。
6個好方法,驅動孩子養成「習慣成自然」的執行力,來為自主規劃的能力加分。
別再試探孩子的弱點
作者/黃瑽寧
親子天下第 043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3/02/27
很多媽媽會忍不住對孩子的弱項進行「加強訓練」,但心態上要很小心。好的考題是能幫助孩子的「試驗」,但居心不良的「試探」卻可能讓孩子變得更退縮。
前陣子在門診和一位家長開啟一段對話,我認為滿有趣的,跟各位讀者分享。
發現你的決策風格和策略
作者/楊俐容
親子天下第 044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3/03/29
性格,常常是影響生涯快樂與否的重要元素。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認識自己的決策風格和策略,
親師能否互加臉友?
作者/張則凡
親子天下第 052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3/12
我該如何向老師表達感謝之意?如果孩子有特殊需求,要怎麼跟老師開口?親師能不能互加為臉友?《親子天下》彙整了常見的爸媽疑慮,請教資深導師,幫助家長精準掌握親師相處眉角!
這不是真的「有家教」
作者/李坤珊
親子天下第 055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4/04
據統計,類似iPad的數位產品已竄升為最有效率的保母,能讓孩子不吵不鬧、有家教極了,這樣的教養方法看似速成、好用,卻會讓你和孩子之間的銘心記憶慢慢流失……
乖小孩突然「變壞」…
作者/整理|張則凡
親子天下第 057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4/06
當平常乖巧、不用擔心的小孩突然有了反常的行為,爸媽應該要怎麼看待?行為背後透露什麼訊息?
親近刺蝟小孩,管大事就好
作者/楊俐蓉
親子天下第 057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4/06
不少爸媽會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整天見不到人、一見面就吵架,過去那個可愛的孩子哪裡去了?
錯誤的稱讚會害了孩子
作者/李坤珊
親子天下第 059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4/08
正向的導引和讚賞,那是引發動機和行動的來源。「如何稱讚」比「要不要稱讚」來得重要,稱讚不得當,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應……
孩子人緣不好,怎麼辦?
作者/林佑珊
親子天下第 062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4/11
友情在孩子生活中的分量,遠比大人想像得重。孩子在學校出現交友危機時,父母必須先從旁觀察,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搶救壞行為背後的「請救救我」需求
作者/邱鏛玉
親子天下第 068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06
當孩子被嚴厲管教約束,怎麼爭取都得不到該有的主權時,有時會以「傷己、傷人或傷物」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憤怒;如果父母更激烈的迎擊,將換來更多的詆毀;孩子在過程中所顯現的行為目標就叫做「報復」。
該給小孩用手機嗎?
作者/林佑珊
親子天下第 068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06
當大人們都有手機,或孩子的同儕也有時,若孩子要求也要智慧型手機,給或不給?如何約定才能避免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