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被家長情緒性字眼綁架
作者/王韻齡
親子天下第 074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12
老師和學生該不該成為臉書好友?如何善用群組,又不被上百則訊息綁架?資深教師和教養專家根據自身經驗,與老師們分享實用小撇步。
避免被家長情緒性字眼綁架
作者/王韻齡
親子天下第 074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12
老師和學生該不該成為臉書好友?如何善用群組,又不被上百則訊息綁架?資深教師和教養專家根據自身經驗,與老師們分享實用小撇步。
談離婚,如何處理孩子親權?
作者/呂秋遠
親子天下第 074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12
走入離婚判決時,對於孩子親權的行使,請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從孩子的視野觀察孩子應該由誰照顧,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不傷自尊的責備法
作者/邱鏛玉
親子天下第 074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12
客廳傳來強而有力的搖滾節奏,小威跟著高聲唱,媽媽在廚房拉開嗓門雙手插腰:「喂!你是怎麼回事,沒頭痛也被你吵到頭痛,客廳又不是你一個人的,真討厭!」小威:「你看電視時不也一樣……」
孩子怕被笑「媽寶」怎麼辦?
作者/賴以玲
親子天下第 074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12
隨著孩子年齡漸長,自主需求愈來愈高,家長該如何在安全考量和正確引導下,放手讓孩子自主?
別把LINE群組當聯絡簿
作者/王韻齡
親子天下第 074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12
家長如何在群組中與老師、其他家長互動,是一個新課題。
綜整了家長常見問題,邀請專家解惑,一起重新學習。
親愛的,你為什麼「來陰的」?
作者/鄧惠文
親子天下第 086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7/01
婚姻其實是一場,「你欠我、我欠你,我讓你、你為什麼沒有感謝我」,複雜而細瑣的扯平遊戲。
避免養出媽寶兒 跟特殊兒父母學四招
作者/李宜蓁,曾多聞
親子天下第 086 期 世界與視野 | 出版日期:2017/01
媽寶的產生是刻意而為還是無心造就?從幾位特殊兒父母的心路歷程中,可以學習到讓孩子獨立的方法與教養智慧。
別管功課了,孩子睡滿八小時了嗎?
作者/黃瑽寧
親子天下第 086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7/01
眾多青少年情緒問題的元凶,竟是「睡眠不足」,補眠也補不回來。你的孩子有充足睡眠嗎?
讀經教育 符合教育原理嗎?
作者/詹志禹
親子天下第 085 期 學習與教育 | 出版日期:2016/12
推動學童讀經教育背後的學理是什麼?不必懂文義、反覆背誦對學習帶來哪些正反影響?從兒童發展和教育原理,為什麼這是一種不夠健康的學習方法?
孩子和同學一起在公園玩 還要擔心陌生人嗎?
作者/單信瑜,羅怡君
親子天下第 085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6/12
當孩子在開放的空間活動,譬如在公園和遊樂園和朋友一起玩,往往會降低對風險的意識。要如何教孩子保持戒心、保護自己?
為什麼有孩子後,夫妻衝突會白熱化?
作者/鄧惠文
親子天下第 085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6/12
夫妻間教養的衝突,其實埋藏更多複雜的情緒,為什麼孩子出生後,以前能忍受的衝突,現在覺得受夠了?其實你比孩子更需要安慰。
爸媽,請把眼光從孩子轉回自己
作者/張瀞文
親子天下第 085 期 封面故事 | 出版日期:2016/12
我們一直很努力想當個好父母,不斷的學習教養技巧、專家理論……但孩子卻不符期待。其實,這不全是教養的問題,而是我們和自己的課題。每個父母都曾經是孩子,我們的孩子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過往的遺憾。學習擁抱自己,孩子將與我們更親密。
用正向語言 傳達內心的愛與擔憂
作者/老ㄙㄨ老師
親子天下第 085 期 學習與教育 | 出版日期:2016/12
因擔心而生的焦慮,一旦轉化為憤怒情緒。不僅讓人無法接收善意,更易造成衝突。應找到情緒源頭,用正向語言傳遞關懷。
養育孩子的方式愈來愈多種,但現代許多父母很抗拒教訓;可是養育的工作,其實就是在教訓裡學會趨吉避凶。
年紀比較大的孩子可能會跟同學或朋友一起結伴去玩,萬一錯過與父母約定的時間該怎麼回家比較安全?可以和孩子好好討論,預防危險。
如果家庭的親子關係有點像是「如來佛與孫悟空」,孫悟空翻來翻去、怎樣都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爸媽是否想過,這些規範的存在,是為了自己還是小孩?
學習的現場正出現一場大革命,網路+社群+數據分析創造出全新樣貌的學習環境,從學術科目到專業技能,從本地課程到全球資源,在這一波自主學習的浪潮中,數位化的力量,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適性化學習:你可以選自己想要上的課、想要的時間,還有想要學習的對象,而且,還可以將學習歷程完整紀錄。
我們都聽過太陽與北風的故事,婚姻也是一樣,若兩人已走到談離婚,愈是躁進只會讓情況愈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