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歇斯底里只會把問題惡化
當老師反問「為何老是妳的孩子被霸凌」,家長該怎麼做?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胡語姍,因為老大屢被同學排擠而走進校園,無意中卻開啟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我家老大中年級被霸凌,班上女生寫了一本像是交換日記,大家傳來傳去,內容都在罵我女兒」,胡語姍談起這件十年前的往事,已經看不出有什麼負面情緒,但她還很清楚記得當時,第一個反應就是氣急敗壞,心中湧起一股憤怒,想找個人來問問,「我的小孩怎麼了嗎?我生的、養得好好的一個孩子,需要遭受你們這樣集體的羞辱嗎?」
那時天天忙著照顧家中三個孩子,胡語姍很少去學校過問班務,女兒課業成績不錯,只覺得那陣子心情比較低落,沒想到發生這種事。她馬上問了老師,得到答案是「小孩打打鬧鬧而已」,但胡語姍很疑惑「都寫成一本小書了,這打鬧會不會太精緻?」求助於其他的家長,有人建議先別急著轉學,不如入班做志工,就近觀察孩子在學校的發展,萬一真有什麼容易被同儕針對的人格特質,也可以即時提供協助。
後來她打聽到芯福里的培訓課程,有在鄰近國小推情緒教育,幾位志工媽媽就一起去報名壯膽,受訓後經過多次上台演練,才走進教室跟孩子分享、推廣理念,這群志工爸媽維持著共學成長的機制,一直到現在。即使三個孩子早已畢業,她仍然堅守崗位。
冷靜面對老師不友善的態度
中年級的小書事件隨著升上高年級落幕,後來就跟新同學相安無事了嗎?「當然沒有,」胡語姍說,小六又發生一次意外,班上大隊接力掉棒跑輸了,明明出錯的是別人,但全班都指責她,「真的很衰,我在現場拍照看得很清楚,但大家的怒氣就要找個出口,」無故被當成戰犯,胡語姍為女兒抱不平,沒想到老師卻淡淡回一句,「為什麼老是妳的孩子被霸凌,別人都不會?」
胡語姍回想,如果自己沒有受過近兩年的培訓,當場會跟老師起衝突,「一般家長的反應可能跟我以前一樣,暴跳如雷、想找人算帳,但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擔任EQ講師的她常跟年輕家長分享這段經歷,專業訓練已讓她能控制自己,甚至進一步協助班級,「我很溫和的向老師表達需求,期待藉此機會跟孩子們談談運動家精神;當然誰都希望獲勝,但落敗了該怎麼看待?」
胡語姍也強調沒有要追究誰的錯,如果需要幫忙她可以入班,「但根據以往經驗我相信老師有智慧去處理,也不希望問題再往上升溫,」一番高EQ的言語和平化解了衝突。
關心孩子別像警察問筆錄
「學了情緒教育並內化以後,比較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說出來,包括孩子受的委屈、家長的期待,並創造三贏局面,」胡語姍慶幸沒有因老師那句話而失控;她也看多了資深家長按捺不住,直接殺進教室,「變成一對歇斯底里的母子,可能會把問題惡化,」胡語姍提醒,孩子有時是需要被同理,爸媽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學校生活與交友圈,特別是人際互動有困難的孩子,平時就要不斷的溝通與練習。
「比如在飯桌上就問問,今天發生什麼事啊?鼓勵孩子把短句拉長,而且還要真心想聽他講,」推廣情緒教育多年的胡語姍體認到,父母不能等到問題發生才來關心,平日就要讓孩子情緒有出口,但千萬不要像警察問筆錄,更別衝動的下指導棋,「你要有真正的好內容可以跟他對話,所以自己更要充實,」胡語姍一直在團體裡吸取大量資訊,讓情緒教育的教材更柔軟與人性化,親師生都能受用。
同為芯福里志工、相識十年的陳淑華說,胡語姍原本個性較衝、遇到不公平的事容易起衝突,經過這些年來「我想她的修練也足夠了」,不但能在事發當下先冷靜、情緒掌控更好,也改善了與家人間的溝通模式,進而協助更多的家庭,「其實受益最多的都是我們自己」,這是資深志工們共同的心聲。
如今回過頭看大女兒成長過程,因為不擅長拿捏人際關係的分際,甚至曾經花時間死背幾則笑話,想要因此贏得友誼;胡語姍覺得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但孩子總得適應社會,不能長期落單、被邊緣化,而父母責無旁貸,陪著孩子一起學習互動,就是最大的愛與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