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孩子走過吞嚥恐懼症

每次吃飯時間一到,孩子就愁眉苦臉,桌上香噴噴的菜餚,每一口都要咀嚼非常久,只要食物稍微大塊一點,最後可能還是會吐出來,或者必須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吞下去。帶去看醫生好幾次,經過檢查評估,並沒有發現任何生理上的毛病⋯⋯。

門診中,一位媽媽向我敘述她女兒最近吞嚥困難的情形:大約四週前,有一次女兒吃泡麵,誤食包裝袋的一個小塑膠片,卡在喉嚨。幸好,在全家人一陣手忙腳亂的幫忙下,最後順利將異物取出來,沒有造成身體的傷害。

但奇怪的是,從那天開始,女孩對於「吞嚥」這件事,開始產生莫名的恐懼:整整一個月都吃很少。每次吃飯時間一到,女兒就愁眉苦臉,桌上香噴噴的牛肉、豬肉、雞肉,每一口都要咀嚼非常久。只要食物稍微大塊一點,最後可能還是會吐出來,或者必須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吞下去。

媽媽帶女兒去看醫生好幾次,經過檢查評估,並沒有發現任何生理上的毛病。兒科醫師說,如果流質食物都可以吞嚥,甚至看電視轉移注意力的時候,她還能吃進零食與小餅乾,應該就不至於是食道受傷,也不會是腦神經異常的毛病。

然而一個月下來,孩子已經瘦了兩公斤,媽媽煩惱極了!該如何是好呢?

吞嚥恐懼症有多種心理成因

當醫生碰到類似這個女孩的吞嚥問題時,第一項任務是要排除生理上的問題,比如說口腔潰瘍或食道刮傷等源自於「疼痛」而不敢吞嚥的疾病。一旦排除了生理問題以後,這種無法控制的吞嚥恐懼,通常來自各種複雜的心理因素,比如說:

對食物的恐懼:曾經因吃某樣食物而嘔吐或腹瀉,或者擔心食物受汙染,放進嘴裡也吞不下。

進食的負面經驗:就像上述這個女孩,曾有過與進食相關的負面經驗;或是醫療行為上的不良回憶,比如曾做過氣管切開術等。

合併其他恐懼與焦慮:吞嚥恐懼症也可能在毫無任何觸發因素的情況下出現,比如焦慮症發作時,同時合併無法吞嚥的困擾。

降低孩子心理壓力

受吞嚥恐懼症困擾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來自父母親與家人的愁眉苦臉。看到孩子狀況,身邊的家人肯定憂心忡忡,但是施以責罵、處罰、碎念,甚至懇求,都只會讓情形雪上加霜,導致孩子的心理壓力更大。

剛才提到這些孩子在心情放鬆、注意力被轉移的時刻,甚至可以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吃一些甜食、零嘴,表示一整個吞嚥的動作,只要繞過大腦「卡住」的那條路徑,其實是可以順利進行的。

因此,家人們可以在正餐以外的時間,讓孩子不坐在餐桌上,藉由其他喜歡的活動,來迴避大腦的注意力,順便吃一些健康的手抓食物。解決方法還包括:

尋找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說看電視、聽音樂、玩桌遊等。

小口進食:小口食物或小口液體,比大分量食物更容易吞嚥。

選擇軟一點的食物:偏軟食物對喉嚨刺激少,比較容易吞嚥。

慢慢咀嚼:藉由咀嚼增加口水量,將食物泡軟。

邊吃邊喝:每吃一口食物,喝一口液體,比如說牛奶、果汁、冰水等,可以使吞嚥過程更加順暢。

尋求醫療幫助:如果情形愈演愈烈,可以帶孩子去找兒童心智科醫師尋求幫助。除了抗焦慮藥物以外,心理師也會搭配認知行為治療(CBT),或者藉由眼球運動、手指敲擊(EMDR)治療,轉移在吞嚥時的大腦路徑。

故事中那位媽媽聽從我的建議,要求全家人表情放輕鬆,不強迫孩子吃飯,吃多少算多少,不久之後,孩子的恐懼感漸漸消失,吞嚥正常,體重也恢復原本的水平。

媽媽告訴我,這女孩的個性本來就是比較容易煩惱,生活中必須多花點時間,耐心跟她解釋各種小困擾。摸清孩子的個性之後,不僅親子感情變好,也愈來愈少發生恐懼發作的情形了。

關鍵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輔導小錦囊 親子教養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