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甜味劑對健康的影響可能橫跨世代

壓力大時,想喝瓶可樂抒壓,又怕體重失控,於是改喝「零卡可樂」……然而,愈來愈多的研究成果顯示,當初或許嚴重低估這些代糖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其影響程度甚至可能橫跨世代。

大家都知道我致力倡導兒童不吃零食、避開人工添加物,而且大人應以身作則。

 

有時候父母誤會我的意思,回頭警告孩子:「醫生說不要吃甜的。」我必須再次強調,天然的食物沒有問題,甜甜的水果、廚房的油鹽糖調味等,都不是我擔心的,記得刷牙就好。我真正擔心的是化學物質:色素、香精、防腐劑,以及這篇文章的主題—— 人工甜味劑,或稱為代糖。

壓力大時,想喝一瓶可樂抒壓,又怕體重失控,於是改喝「零卡可樂」,聽起來滿合理的。零卡可樂中的人工甜味劑是化學製品,它可以模仿糖的甜味,欺騙味覺與大腦,卻沒增加半點卡路里。這些化合物的甜度可以是蔗糖的數百倍到數千倍,因此只須添加一點點,食品和飲料就能達到所需的甜度。

然而,愈來愈多的研究成果顯示,當初或許嚴重低估這些代糖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舉例來說,標榜零熱量的赤藻糖醇(erythritol)、阿斯巴甜(aspartame)、乙醯磺胺酸鉀(acesulfame potassium)等甜味劑,最近被發現與心臟疾病有關,其中,赤藻糖醇攝取量與增加心臟疾病風險的關聯,特別令人擔心。研究指出,如果民眾血液中的赤藻糖醇含量提高,血栓、中風或心臟病等風險也會提高一倍,且「風險程度並不低」。此研究結果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上,讓人不得不重視。

人工甜味劑可能帶來焦慮情緒

除此以外,雖然沒有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但透過小鼠的迷宮實驗,研究者也觀察到喝了添加阿斯巴甜的水,動物會變得更焦慮與神經質。這些小鼠攝取阿斯巴甜的劑量,換算為人類,僅達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設定每日最高攝入量的百分之十五而已,換句話說,即使吃進的代糖數量少,仍可能帶來情緒的波動。

在我的《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一書中,曾經列舉一些吸入、吃入化學物質會影響後代的研究,告訴大家化學物質的威力。比如說外婆吸菸,可能讓跨代的孫子女增加過敏機率,因為當時卵子的基因已經被血中的菸毒干擾。

無獨有偶,阿斯巴甜小鼠的研究,也發現跨代的影響:即使只有第一代母鼠攝取大量的阿斯巴甜,其焦慮情緒的效應,竟可以影響接下來的兩代小鼠。研究人員認為,阿斯巴甜干擾了小鼠腦中杏仁體的基因表現,而這種基因轉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的影響,不僅短時間難以被發現,其影響程度也可能橫跨世代。

這也是我對食品添加物特別謹慎的緣故,因為它們總是不知不覺的滲透日常生活,如:保健品、營養品、糕點、零食飲料等,還有兒科醫師開的甜甜藥水。剛才提到的代糖,比如說赤藻糖醇、阿斯巴甜、乙醯磺胺酸鉀等,都是FDA認定安全無虞的人工甜味劑,但天天吃,長期吃,吃個五年、十年,若非這些研究者有耐心調查,很難發覺其對健康的長久影響。

台灣水果那麼甜,真要滿足口欲,寧可多吃水果,不吃代糖。有些父母擔心台灣水果太甜,或者誤以為水果性寒,甚至還限制孩子吃水果,乃本末倒置也。

事實上,除了糖尿病或特殊遺傳疾病的病友之外,我從來沒看過任何醫學研究結果,反對兒童吃太甜的水果。

所有跟水果攝取相關的研究,結論都是好的:改善過敏、改善體重、改善腸道健康。真正不健康的行為只有喝果汁,等於跳過咀嚼水果和攝取纖維的步驟,單純喝糖水,這當然會導致蛀牙與肥胖。

當然我也知道,食品添加物並非都是妖魔鬼怪。某些食物容易腐敗、容易受病菌汙染,放一點點添加物提高食品安全,讓人吃了不生病,這絕對無可厚非。但是我想強調:那些只為了讓食品顏色好看一些、香味濃郁一些,與食品安全無關的添加物,或是為了提高甜味而摻入的代糖,因滿足欲望而生的化學產品,我認為是能避就避,能躲就躲。

關鍵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職教育 親子教養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