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小學特教鑑定與資源輔導

當孩子在學校有某部分的明顯適應困難,可以經由特殊教育鑑定,取得特教身分,獲得需要的支持。特教鑑定會經歷哪些流程?

孩子要取得特教身分與資源,需先經過特殊教育鑑定,政府與學校才能針對孩子的需求提供相對應的支持策略。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因此經鑑定取得特教身分所經歷的時間也不一定,從一學期到跨年級都有。

 

台北市西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主任顏瑞隆形容,特殊教育的資源像張網子般提供孩子支持。取得特教身分後,視學生需要,除了有資源班等課程,還有像專業團隊(如物理治療師)的支援,為學生申請教師助理員、交通車等,是一套支持系統。

 

相對的,配置特教資源給孩子,主管機關與學校會仔細評估孩子的需要,親師也需要持續溝通。依法規,各縣市每學期都應該至少辦理一次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鑑輔會),但提報鑑定的流程與時程略有差異,大致階段可參考以下流程,詳情可參照各縣市教育局資訊。

 

老師向家長提出孩子可能有特教需求,通常已觀察一段時間,譬如學期過一半,及嘗試某些初步策略(如為有過動傾向的孩子換座位、降低環境干擾等)仍未見改善,於是建議家長帶孩子做醫療評估,以及學校提供輔導措施,觀察是否有特殊教育的需要。

 

「轉介」指的是為原先在主流學習系統裡的孩子,提出通報申請至特教系統。在將學生轉介至特教系統前,校方應透過不同策略協助學生,譬如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申請補救教學計畫,或輔導老師進行諮商等。導師也透過班級經營、調整教學方式,持續協助孩子。若孩子的特教需求與障別較難釐清,支持措施會需執行一段時間,以觀察對孩子的影響。

 

若校方施行輔導策略後,觀察評估孩子確實需要特教資源,家長也同意讓孩子接受鑑定,心理評量老師會用一至兩個月的時間執行鑑定與評估,如依據孩子可能的障別施行相關測驗、入班觀察孩子學習情形、與家長晤談了解孩子在校外的生活狀況等,透過蒐集質化與量化的多重資料形成初步鑑定報告。

 

學校會依此報告與家長溝通預計要為孩子申請的障別、所需特教資源等,親師形成初步共識。此鑑定資料送件提報後,會由資深的心評老師、鑑輔會召集的專家學者做評估判斷,形成最後的鑑定結果,分別有確認身心障礙學生(特教生)、疑似生、非特教生。若為「疑似生」,仍會有部分特教服務,學校需持續輔導協助孩子,並觀察特教需求,之後再提報鑑定。

 

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因特教身分而被貼標籤。顏瑞隆提到,有些孩子是因為行為未得到適當協助,如易與人起衝突、引起紛亂,反而更會被貼上標籤。讓教育系統知道孩子的需求並提供協助,有助孩子的適應與學習。

 

--------------------------------------

 

․特教鑑定流程․

 

STEP1    發現學生在學業、人際或生活適應遇困難

 

學生在學業、人際或生活適應有明顯困難,老師協助一段時間未見改善,與家長溝通後續幫助孩子的可能,如醫療診斷與協助,評估特教需求等。

 

STEP2    校方持續提供輔導協助資源

 

轉介特教系統前,學校先提供學生支持措施,如學習困難學生給予補救教學資源,並持續觀察學生狀況。

 

改善 → 持續提供學生支持措施,追縱輔導

 

未改善 →STEP3    鑑定施測與評估

 

學校提供孩子支持措施後,評估確實有特教需求,與家長溝通取得讓孩子接受鑑定安置同意後,心理評量老師執行鑑定施測、晤談、入班觀察等評估。

 

STEP4    資料彙整,親師形成初步特教服務共識

 

心評老師完成初步鑑定報告後,學校與家長說明初判建議,如申請障礙別、安置環境、相關服務等,親師形成共識,送件鑑輔會。

 

STEP5    召開鑑輔會

 

縣市教育局召集專家學者召開鑑輔會,參考學校提出的鑑定報告與相關資料判斷特教資格與需求。若有需要,會邀請家長或學校老師列席。

 

STEP6      鑑定安置結果公布

 

結果分為特教生、疑似生、非特教生,通知家長鑑定結果。

arrow
arrow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