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能教孩子的十件事
作者 / 李岳霞
出處:親子天下第 059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4/08
基於兩性的生理與心理差異,有些事情爸爸的確會比媽媽更能輕鬆勝任。媽媽不妨趁機「讓賢」,在一旁優雅的當啦啦隊就好。
三十八歲在金融業工作的鍾先生,每週接送念小三的大兒子學游泳、上小提琴課,兒子的英文功課也是他的管轄範圍。目前請育嬰假的鍾太太因此可以專心照顧三歲的小兒子。鍾太太表示,先生的個性比她更謹慎細心,孩子只要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先生就會立刻帶他們去看醫生,甚至比她更會唸小孩。
四十三歲在新北市集美國小擔任學務主任的蘇文欽,太太在企業上班,跟小孩作息差不多的他,有更多時間照顧念小四與大班的兒子。由於工作上天天與小孩為伍,他比太太更容易理解兩個兒子的脾性與學習需求。實在很難扮嚴父、不會「修理小孩」的他,還是比較喜歡當跟兒子睡前聊天的哥兒們。
家有三個男孩的心理師邱永林自豪的說,只要沒出差,晚上都是他幫三個兒子洗澡。
上一代的父親為了家計,心有餘而力不足,沒太多時間管小孩,沒被嚴加管束過的這一代爸爸們,小時候也就沒太多機會跟自己的父親起衝突,但心中仍渴望親子間的親近。邱永林觀察,愈來愈多「新品種爸爸」,有了小孩後,多半覺得孩子比工作更重要,或至少認為小孩和工作一樣重要。他們會刻意抽出時間陪小孩,也渴望能密集「賴在孩子身邊」,甚至不惜「孟父三遷」,為了孩子的教育環境搬家,或在工作上做出妥協。四十八歲才有了第一個孩子的知名出版人傅月庵,笑稱自己「把兒子當孫子養」,為了能多些時間跟兒子小寶相處,他寧願減少收入,一週只工作三天。
有趣的是,邱永林指出,新一代的爸爸育兒參與度明顯提高,可是「有些婆婆甚至媽媽卻還沒有『轉過來』,仍會覺得有空陪孩子的父親可能是『有問題』,」邱永林笑著回憶,白天他陪孩子在公園玩,婆婆媽媽們都會好奇他是不是失業了。爸爸在家裡做家事、花太多時間顧小孩,仍會有公婆看不過去,無法欣然接受。
也許接送孩子上才藝課、休育嬰假的爸爸看來仍很稀奇,但主動參與育兒、陪過孩子的爸爸都會發現這個平凡無奇的事實:每個爸媽都是當了父母,才開始學做父母,這世上真的沒有什麼只有爸爸或媽媽才會做的事。不過,基於兩性的生理與心理差異,有些事情爸爸的確會比媽媽更能輕鬆(愉快)勝任。《親子天下》綜整爸爸的第一手育兒心得與專家觀察,列出爸爸可以教給孩子的十件事。若你家爸爸的確在這些方面更有優勢,媽媽不妨趁機「讓賢」,適時讓自己喘口氣,在一旁優雅的當啦啦隊就好。
十件事,爸爸比媽媽更能勝任
一、一起運動
多數媽媽都不是那麼熱衷運動,而爸爸的運動神經通常比較發達,也更樂意流汗,就讓爸爸帶著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騎腳踏車、一起看球賽,享受運動的快樂。不過每個孩子肌肉發展與領會運動竅門的速度不一,爸爸儘量帶孩子「玩」運動就好,別過於求好心切。帶兒子打棒球時,應避免如「你怎麼投球像女生一樣無力」這類貶損女性的語言。
二、放鬆、放空
雖然這不是媽媽最喜歡的模式,但是根據諮商心理學博士許皓宜觀察,媽媽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會產生源源不絕的「萬一」與焦慮。爸爸則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媽媽互補。四十四歲在媒體工作的沈志清(化名)表示,平時在家時,女兒 「虐待爸爸時最開心」,升小五、小二的女兒喜歡爸爸扛著她們往空中拋,直到爸爸不支倒地。
三、勇於冒險
媽媽偏「守」,小孩不在視線範圍就會不由自主的焦慮。但許皓宜認為,小孩三歲以後,特別需要爸爸,帶他們往外探索、出去探險。因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時間也比媽媽長,孩子受點皮肉傷,爸爸通常不會大驚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險,爸爸也能及時反應,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險環境。
四、動手做,想辦法
路不只一種,不試不會知道,是 很多爸爸覺得「天經地義」的事。目標清楚加上喜歡動手做的特質,會讓爸爸傾向一件事不會只有一種標準答案,不必太鑽牛角尖,也不一定要等到萬全準備後才出手,要靈活、隨機應變,才能適應這個快速改變的世界。
五、把自己的「絕活」教給小孩
目標導向、講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適時把自己覺得實用的專業或工作方法一點一滴傳授給孩子,不僅能增進親子的理解,也許還會增添親子的互相崇拜。
六、愛媽媽
許皓宜幽默的說,爸爸要支持媽媽「愛給小孩看」,家裡的小孩隨時在觀察與吸收「爸爸對待媽媽的方式」,這會影響他們日後和異性的相處。
若是媽媽不快樂,倒楣的是小孩。因為多數家庭還是媽媽陪伴小孩的時間長,如果媽媽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媽媽,不要爭奪管教權,而是去理解媽媽為何那樣做,或適度帶媽媽抽離執著的狀態。比方換手照顧小孩、安排夫妻相處時間,即便是兩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藝課,利用等小孩的空檔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幫媽媽充電。
七、做家事
美國《Parents》雜誌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兒時期就讓孩子自然和異性孩子玩耍、相處,以及從小帶著兒子做家事、教兒子做飯,或教女兒幫腳踏車輪胎打氣,除了能讓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減少孩子對兩性的刻板印象。
八、誠實有禮貌
不少爸爸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禮貌與規矩。邱永林認為比起「男窮養、女富養」,還不如男女都該「有教養」,爸爸要教會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學會妥協。另外,誠實不欺,對父母、長輩有禮貌,仍是多數爸爸認為不能妥協的底限,也是他們認為待人處事的必備素養。
九、製造許多美好的初體驗
第一次跟爸爸去打棒球、看球賽、看電影、去夜市吃小吃......與爸爸共有的種種第一次,是很多人一輩子也忘不了的事。邱永林相信,爸爸帶著孩子多接觸、體驗美好的事物,就可以遠離醜陋、令父母擔憂的黑暗面。爸爸帶給孩子的安全感與美好回憶,也能成為穩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難關、挫折時,幫助他堅強。
十、建立與小孩專屬不變的連結
「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親穩定的承諾,」邱永林認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個「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會改變」的儀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帶孩子去上學、切水果給孩子吃等等,不管陰晴圓缺,不管跟孩子有過多麼激烈的爭執,或孩子做了什麼錯事,爸爸仍會持續這項儀式。即使誤會或衝突一時半晌解不開,孩子心底仍會確認與感受到爸爸不變的愛。
爸爸最得意的事
無論在職場上如何呼風喚雨,也敵不過孩子「需要自己」那樣痛快。
也許爸爸縱橫一生最得意的事,就是當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幫寶寶戒夜奶,太太沒有黑眼圈
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時候,寶寶只要餓了、想大便就會狂哭,每隔幾個小時就會大騷動一次,半夜也不例外,儘管媽媽根本無法好好休息,每個人都覺得這很正常。我心想,這樣下去回家還得了,於是開始研究月子中心詳細記載每個小時寶寶喝奶、大便的活動表,結果發現了寶寶「喝奶、玩耍與大便的因果關係」,只要寶寶喝奶之後的10~12小時就會大便,所以可以回推適當的餵奶時間。回家後,我根據一天的總喝奶量,把喝奶時間從早上開始提前,晚上的奶在半夜12點前餵完,儘管寶寶只有1個月大,她就可以睡過夜,清醒的時間就從早上5點半漸延長至6點半﹞茪茪]可以一覺到天亮,免於精神崩潰。
||林先生,40歲,研究員,育有1女
把自己的專業分享給小孩
因為是做專案管理,覺得工作上使用的工具和技巧對學校學習也會有幫助,且不一定是老師會教的技巧。因此在兒子中年級時,開始教他畫心智圖、魚骨圖組織自己的想法、分析歷史事件,讓原本不該從何下筆的孩子寫作文有了頭緒。兒子五年級時,我用專案管理的概念教他做寒假專題作業,拍照時教他注意取材、時間連貫性,分析歷史的敘述與實地觀察,長期的訓練,孩子變得很有想法,思緒清晰,社會科的問答題還曾拿到超過100分,邏輯與敘事觀點備受老師肯定而加分,令我很有成就感。
||陳先生,45歲,資訊業,育有1子1女
獨自帶小孩「零包袱」冒險
某年太太一個人跑到日本「度假」一週,留我和1歲、4歲大的兒子顧家。到了第三天,我就受不了,決定自己帶兒子去劍湖山世界玩。本來預定一日遊,之後開了導航才發現劍湖山遠在雲林,不是我以為的苗栗,考慮當天來回會很吃力,得住在當地,但我們什麼行李也沒帶,該回家嗎?想到已經跟孩子約定好了,他們正興致高昂,牙一咬,決定當成冒險,去吧!一到劍湖山我就直衝飯店訂房,聽到可以在那裡住,孩子更「嗨」了。沒帶奶粉,就讓小兒子喝牛奶,總有辦法的。雖是個美麗的錯誤,但我們玩得好開心,連太太都覺得不可思議。
||邱永林,38歲,心理師,育有3子
小孩跟我在一起,不會找媽媽
我很享受單獨跟孩子相處的時光,看著他們健健康康、活蹦亂跳的模樣就覺得滿足,他們做什麼都覺得好可愛。兒子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是我幫他洗澡,太太要加班或出差時,我可以一手包辦兩個小孩的生活起居,他們從不會哭著要找媽媽。
||林先生,36歲,工程師,育有1子1女
孩子願意跟我一起睡
孩子平常習慣跟媽媽睡,若因為當天的努力(陪他們玩、說故事⋯⋯等等)「爭取」到他們願意跟我睡,感覺就像得到皇帝的恩寵一樣,會讓我飄飄然。只要孩子主動「示愛」,不管是寫卡片,或是貼心的問我:「怎麼還不睡?」都會讓我開心很久。
||陳先生,40歲,媒體業,育有1女1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