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孩子開始上學、參與團體活動後,人際關係成了他們一生要學習的功課。當與人相處或團體活動讓孩子感到焦慮時,如何引導他們減壓,建立讓自己舒適、不勉強的人際關係?家長可以怎麼協助孩子在學齡期間練習?

教養高敏感兒童常讓家長崩潰,但是如果能在學齡前給予他們足夠的情緒支持和安全感,學齡之後的高敏感孩子,會讓家長有「倒吃甘蔗」的喜悅。提出高敏感型理論的伊蓮・艾融(Elaine N. Aron)博士認為,學齡的高敏感兒童常會開始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因為他們能深刻思考、謹慎評估、同理心強的特質,常有讓人意料之外的創舉。

艾融博士《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一書中舉例,高敏感的凱薩琳在小五前從未離家,且害怕看牙醫到必須接受兒童身心科治療的程度,異地生活對凱薩琳是很難的挑戰。但凱薩琳憑著對自己的了解、深刻思考後,決定在小六去法國當交換學生,最後也獲得很美好的經驗,表示高敏感兒童雖然會面臨一些困難,仍然可以做出適合自己且勇敢的決定。

高敏兒上小學挑戰變多,保持親子溝通、建立自信

國北教大心諮系助理教授謝政廷認為,學齡階段開始,高敏感孩子的挑戰大都來自人際關係和學著調節學業等生活壓力,如果在學齡前減敏的嘗試做得不夠,學齡階段還是常常因為很大的聲響、氣味而影響,孩子確實會比較辛苦,情緒當然也比較負向。

雖然在幼兒園已經體驗過團體生活,但隨著高敏感孩子上小學,在學校跟同儕、老師的相處時間變長,遇到的情況也更複雜。比較常遇到的挑戰,包含學校的規矩和處罰較多,很難長時間置身事外觀察,會被要求馬上參與活動,加上學校課業的壓力等。

謝政廷認為,家長能做的事情,就是跟老師保持順暢的溝通,讓老師理解孩子的困難跟地雷,能在有限度的狀況下給予彈性的幫助。最重要的是家長跟孩子保持溝通,每天花一點時間好好跟孩子聊天,如果孩子願意跟家長討論自己遇到的事情,那是很好的機會,可以了解孩子的心聲,實際上給孩子建議和幫助。

此外,家長可以適時給孩子信心,討論之後讓孩子自己下最後的決定,對高敏感的孩子來說,這些信心對他來說很重要,能讓他的自信茁壯。「高敏感孩子很會看臉色,有時候怕爸媽擔心,或怕大家覺得他表現不好,在學校受挫也不一定說出來。」謝政廷認為,如果覺得孩子正在經歷挑戰,對他說「辛苦了」會比「加油」更好。

此外,對高敏感的孩子來說,家裡是很重要「恢復力氣」的場所,爸媽可以在家盡量幫孩子減壓,艾融博士認為讓孩子睡飽、做喜歡的活動(如拼圖等,許多高敏感孩子喜歡靜態又獨處的活動)、從事戶外活動等,就研究上來說都能有效替孩子減壓。

2方面著手,陪高敏感孩子學人際關係

在人際關係部分,專家們認為可以從2個方面來著手,一是讓孩子練習將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立下界線;二是增進高敏感孩子自我覺察能力和接納自己的信心。

1. 建立情緒界線

高敏感孩子的同理心很強,日本兒童精神科醫師長沼睦雄在《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一書中舉例,有孩子因為寵物過世會難過好幾個月,或是看到同學被受傷就跟著哭,這些都是同理心強的表現。

KidPro 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創辦人、職能治療師黃暐恬認為,家長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緒,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也覺得很難過」,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可以跟孩子說明,別人跌倒在哭、別人的媽媽有安慰他,讓孩子覺得「別人會沒事」,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分辨「那是別人的情緒,沒有關係」,降低高敏感孩子被影響的程度。

2. 增強高敏感孩子信心和行動

謝政廷認為,當孩子受到他人情緒影響時,可以先帶孩子肯定自己,「你也覺得他很難過?你很棒,有看到別人不舒服。」接著帶孩子思考,哪些行動可以讓別人和自己感覺好一點,「跌倒時希望怎麼被安慰?」藉著別人的經驗,帶孩子思考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怎麼做會好過一些,如果是比較有行動力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安慰他人。

謝政廷認為,當高敏感孩子接受自己的特質,並且有勇氣做出行動,會讓孩子對自己更有信心,往後若遇到人際的問題,也能降低負向思考的傾向,或是願意提出來跟對方溝通。

最後,所有受訪的專家都提到,高敏感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建立與家長的親密連結」,進入學齡的高敏感孩子對於人際關係的感受很敏銳,對於他人幽微、非語言的表現,可能都會非常在意,隨著在校時間變長,家長一定無法立刻察覺,因此孩子願意求救、向家長傾吐,就非常重要。孩子願意表達,來自於爸媽和孩子從小建立的信任感,「讓孩子知道,不管我說什麼,爸媽都不覺得我很糟、不會笑我,會站在我這邊。」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駱郁芬提醒。

原文網址: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