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by 嚴淑珍(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幼兒教育系教授)

在武漢這個城市爆發新型冠狀病毒之後,根據英國傳播廣播公司的報導,到現在為止已經有20幾個國家感染,也有1000多人死亡,現在感染的數目還在持續增加中。

病毒傳播很危險,謠言傳播亦然

因為這是一個新的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可以對抗,另外又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和沒有生病跡象的人也可以散播病菌,導致人心惶惶。英國廣播公司認為除了病毒的傳播以外,另外許多謠言和不實消息在社會社交媒體上的傳播比病毒更可怕。

我住的矽谷最近就發生了一件事,朋友圈裡面廣傳某餐廳老闆的弟弟是矽谷第一個被感染病毒的人,因為他剛剛從武漢回來,所有朋友互相轉發告訴大家不要去這家餐廳。結果這家餐廳和整個廣場的生意蕭條到不行,沒有人敢靠近這裡。老闆找律師發出公告請大家不要再有傳這個訊息之後,這個消息才算停止。

但是傷害已經造成了,許多人還是不願意到這個餐廳吃飯。許多幫忙轉發資訊的人,可能是好意希望提醒旁邊的朋友,但是沒有確認是否是正確資訊就轉發,其實不但沒有幫忙,反而變成傳播不實資訊的幫手。

所以,請家長下次在轉發資訊的時候,要謹慎小心而不是盲目隨手寄出去了,想想自己的社會責任!

華人聚集的地方也都出現了搶口罩及民生物品的現象。有一位朋友因為家中的衛生紙已經快要用完了,所以就到超級市場準備買衛生紙。沒有想到衛生紙都被搶購一空,走了4、5家最後只有買到一卷衛生紙。主要是因為在社交媒體上瘋傳衛生紙的紙漿就是製造口罩的成分,也很快就會沒有了,因為恐懼買不到,大家開始瘋狂的搶衛生紙。

朋友在驚嚇之餘,就在 WeChat 上告訴家人此經驗。晚上她16歲的孩子,提了一袋衛生紙回家,他說媽媽我看到你在 WeChat 上頭的訊息了,我剛好在外面看到有一家有衛生紙,我幫你提了一袋回來。你就不用緊張了!貼心的孩子解決了媽媽的問題,但是孩子也沒有瘋狂的搶購。這是一個孩子善盡對自己家庭和社會責任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父母以身作則,別輕忽孩子的模仿能力

父母在憂心及面對防疫挑戰時,千萬不要忘記身邊的孩子是否有著「社會參考」(Social Referencing)的本能,可參考此連結

影片中,研究者在測試孩子對深度的反應(depth perception)的時候,把孩子放在一個玻璃的器具上,玻璃底下可以看到是一些圖案,好像是一個很深的峽谷,研究者在一旁觀察孩子的反應。

通常孩子是不敢爬過去的,但是當研究者把媽媽放在孩子的對面,如果媽媽的表情是驚嚇恐懼的時候,孩子就會更不敢爬過去。但是如果媽媽微笑和鼓勵孩子,孩子雖然會害怕,還是會勇敢地爬過去。

當孩子不知道如何對發生在周邊的事情反應的時候,他們會模仿和參考周邊大人的反應和情緒,大人鼓勵或者是不同意孩子的作法,會讓孩子不自覺的規範自己的行為以期符合大人的期望。從這樣的方式當中,孩子慢慢地學會在特定文化裡面的行為和規範。他們覺得這樣子才是能被自己的族群接受的行為模式。所以家長也不要忽視小孩子的觀察和模仿能力,在做好孩子表率的時候,可以認真的思考如何和孩子一起來面對自己、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因應這次疫情,許多學校也都延長假期,家長也無法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或者遊樂的地方,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的作息。

這個始料未及的情況,相信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平息。此時,有許多因素單獨或交叉影響孩子,例如:父母對疫情關注的程度、孩子被新聞媒體影響程度,以及孩子本身的年齢、成熟度和本身脾氣個性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就像孩子不能到外面去玩這件事,內向安靜的孩子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好動活潑的孩子可能就是一個很痛苦的情況,因為他過多的精力無法發洩,間接影響到他的心情和行為。

另外,也可能因媒體的關係,孩子在電視、電腦上看到每個人都帶著口罩,都是很嚴肅或是哀痛、生氣、憤怒的表情,在不瞭解實際的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有害怕恐懼的情緒產生,甚至產生晚上做惡夢或尿床的問題。

給父母的注意事項

1.慎選媒體

當病毒感染到全世界的時候,網路上資訊的傳播也是五花八門,真假訊息參差不齊。建議父母慎選值得信賴的媒體,瞭解真實疫情的發展,成為一個正確知識的消費者。另外,切勿傳播不實的資訊,以訛傳訛,讓不實疫情的資訊傳播。同時,盡量避免讓孩子吸收或看過多有關疫情的消息。

2.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討論疫情

許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不懂,所以在孩子面前討論真實的,或者是假的疫情消息,學齡前孩子和大一點的其實都聴在心裡面。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孩子可能對疫情有錯誤的理解或是斷章取義,也可能產生莫須有的恐懼害怕。

3.告訴孩子他們可以理解的真相

取決於孩子的年齡,知識發展程度和天生氣質,父母可以決定告知孩子適合他們年齡層的知識。但是因為語言太過抽象,以及病毒的觀念可能也不是很容易透過口語來解釋,所以這可以透過繪本來幫助他們瞭解這次疫情的程度,但主要重點著重在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在這次防疫的戰爭裡面,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保護好自己不要生病也不要把病源傳給別人,就是對這場戰爭最大的貢獻。

4. 當孩子的模範

把這次的疫情當作是一個人生的課程和孩子一起成長。中國人講的言教不如身教,在這一次的疫情風暴中家長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件事情,孩子會學習家長的處理模式。家長希望孩子如何處理這件事情,那麼自己就先要當小孩的模範。

5. 善用多出來的親子時間

父母普遍都非常忙,有很多想和孩子做的事情、一起看的書、一起做的項目,都因為時間的關係,或者上班的疲憊而無法達成。建議父母把這段時間當作是一段可以和孩子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時間,好好的運用。

6.善盡對自己、家庭,還有社會的責任

告訴孩子他們做好保護自己的措施,勤洗手以及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幫忙傳播細菌,把自己照顧好,就是對自己還有家庭社會最大的責任。另外行有餘力,可以對疫區的居民還有小孩作出貢獻。

對抗病毒,親子一起學習3件事

在這次對抗病毒的經歷中,親子間應該有3個方向的關注和學習:

1. 在知識發展上瞭解這件事情的起因
2. 希望孩子在心理上沒有恐懼
3. 機會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1. 知識發展

很多時候恐懼是因為對事情的不瞭解,所以知識會幫助孩子減緩對疫情的害怕。父母應該確認孩子吸收到正確的知識,包括病毒的起源、傳播方式,以及如何保護自己。有效利用繪本傳達正確的知識。

2. 心理發展

因孩子的社會情感和心理發展程度不同,對疫情承受及吸收的程度不一樣。孩子是否建立和父母間的安全感,以及特定的天生脾氣個性會影響到孩子對疫情接受的程度。

3. 機會教育

父母可以利用此次機會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包括:正確洗手的方式、咳嗽和打噴嚏正確撫住嘴巴的方法、不亂摸外面的東西後再接觸到身上的五官等。

建議父母先觀察孩子的行為,然後再決定「時間點」,還有「份量多少」來跟孩子講這些事情。「時間點」的意思是說孩子是否剛剛接觸到、已經看了很久的電視,或是已經旁聽到了很多這類的消息(從電視媒體或者是家長的言談中聽到這件事情),而「份量多少」是提供孩子適當和剛剛好可以瞭解和接受的資訊。

孩子通常是很好的觀察家,他們看在眼裡,耳朵聽到,在心裡開始解讀周邊的資訊。但是學齡前孩子懵懵懂懂,無法全然瞭解事情的真相。只是看到大家都帶上口罩,害怕恐懼的様子,他們便會產生所謂的「社會參考」,就是孩子在不懂得對一件事情如何做出判斷和反應的時候,他們就會學習成人的情緒和行為。

疫情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家長應該準備好如何和孩子談論新的的疫情。鼓勵孩子問問題,和孩子一起學習病毒傳播的方式和自我保護的方法。下一期我們再和大家討論,面對不同氣質個性的孩子,如何提供合適的應對方法,還有針對不同年齡層提共適齡的家庭生活課程。

原文網址: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5089-/?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