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7

by 黃敦晴 (親子天下)

你會參加每學期開學前後的家長日、班親會嗎?或許它看起來像個行禮如儀的例行活動,但學者舉出不少理由告訴我們,參加家長日、班親會有許多好處。所以,別掙扎了,快把這一天記下來,留下時間。

首先,在新的學年,認識孩子新環境、新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參加孩子的家長日、班親會。

美國西南教育發展實驗室(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的研究發現,家長參與學校會議、活動,認識老師、跟老師有聯繫,有助於小孩的成績、性格發展與成長,孩子也比較沒有問題行為。

或許有家長認為,孩子應該要獨立,自我負責面對學校的要求,不要太依賴家長。不過,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即使是中學生,也需要父母幫忙探索和渡過學業與社交、生活的壓力,只是孩子不願意承認罷了。

尤其,在家長日這天,老師會用跟家長說話的方式與內容,跟家長討論怎麼一起幫助孩子。這與老師跟孩子間的對話截然不同,孩子也無法自己了解與勝任的面向,這是只有家長可以做的事。

在台灣,108新課綱上路後的第一次家長日,家長更需要親自參與,進一步了解與協助孩子適應新的變化。

如果還是百般不想去,女性專欄作家艾特曼(Elizabeth Altermna)建議,那就去看看人吧,觀察各式各樣的家長,還可以跟他們學習,比在家看電視、滑手機好玩多了。

家長日豐收的7大重點

不過,參加家長日,並不是時間到了,坐在位子上看場戲那麼簡單。各方專家也建議了在短短2、3個小時中,如何豐盛收穫的攻略寶典。

重點1:參加家長日前要先做功課。內容很簡單,就是先弄清楚家長日的規定,例如可否帶小小孩去,如果不行,事先要怎麼安排在家的孩子,以免心神不寧。也要先看通知單上的詳細流程,以免錯過重要的議程。

重點2:多觀察文字以外的訊息。在會議當下,通常老師會發下詳細的各式說明單與手冊。別只是低頭看這些書面資料,也別只是呆坐著聽講。父母可以多觀察和思考孩子需要家長從旁了解的面向,例如學校的校風、老師的期待,提醒孩子留意這些無形的文化,以及學校較特殊的具體規定、老師再三叮嚀的重點,像是手機攜帶與使用政策。這些都是家長未來跟孩子聊天時的素材和背景,甚至提醒的事項。

重點3:記下學校未來的重大事件時間。學校也會在這個時候預告未來一年的重要事件,例如考試、校外教學、科展、園遊會或運動會等活動,家長可以預先據以規劃時間、要不要參加、避開家庭旅遊,也留意孩子的準備。

重點4:一定要跟老師講到話。家長日的那天,老師會很忙。但家長還是要記得,一定要跟老師說到話,而且先想好怎麼簡潔扼要地,讓老師了解你希望他如何幫助孩子的什麼問題,畢竟老師在幾個小時內要跟很多家長說話,時間跟記憶有限。或者,也可以趁機先跟老師打個招呼,之後再透過電子郵件溝通,或是跟老師約時間詳談。

重點5:認識其他家長。家長日也是難得看見其他家長的時間。家長可以趁機先問問孩子跟哪些同學較熟,認識他們的家長,未來都可以是互相幫助、一起參加活動與詢問學校事務的對象。

重點6:從其他家長的問題中學習。例如,孩子是老大的家長,因為沒有相關經驗,通常最專心,他們問的問題,也可能是其他人應該留意的事情。若遇到已經有大孩子的家長,則可以詢問他們較大的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經驗。愛心媽媽或是曾在家長會的家長,常會問很關鍵的問題。有興趣參與班級事務的家長,也可以趁機跟他們打招呼,主動提供協助。

重點7:別踩到地雷。專家還提醒了家長們在這天常見的地雷,包括:別一直只講自己孩子的事、別霸占著老師不放、要留意別人的提問,別重複問老師已經回答過的問題、別一直講自己的孩子有多難搞,這樣會讓新老師跟孩子都很挫折。

原文網址: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089-%E9%96%8B%E5%AD%B8%E5%BE%8C%E7%9A%84%E7%AC%AC%E4%B8%80%E5%80%8B%E5%A4%A7%E6%97%A5%E5%AD%90%EF%BC%9A%E4%BD%A0%E7%B5%95%E5%B0%8D%E4%B8%8D%E8%A9%B2%E9%8C%AF%E9%81%8E%E7%9A%84%E3%80%8C%E5%AE%B6%E9%95%B7%E6%97%A5%E3%80%8D%E6%94%BB%E7%95%A5/?c=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景美國小輔導室 的頭像
    景美國小輔導室

    景美國小輔導小錦囊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