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更新 2018.07.26)

by 桃樂絲.諾特、瑞秋.賀立斯 (野人出版《教養的初心》)

有時爸媽會不自覺的取笑或戲弄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以為這樣做能使孩子變得堅強。然而,取笑絕不是讓孩子變得堅強的良方。取笑所導致的最輕微惡果,是讓孩子學會虛張聲勢,並試著藉此自我保護。我們不該誤以為這種虛假的堅強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堅強。

比特十二歲大,他的爸爸曾是一位風光的足球明星。目前比特加入了當地的足球隊,正參加足球聯盟季競賽。

爸爸認為兒子幹勁不足,想試著鼓勵他。不幸的是,爸爸用錯了鼓勵的方法─他不斷在足球隊練習時在隊友面前譏笑比特。

「你傻站在那裡幹嘛?等著侍者送茶來?到那裡去,去追球!」爸爸常在足球場的界外大叫。

比特聽到後跑回足球場上,咬緊雙脣,他心裡既生氣又沮喪,以致無法專心比賽。

爸爸的立意可能是好的。但他可能沒留意到這種評論對孩子來說既羞辱又殘酷。可能他在球場上也曾經這麼被數落過,但如法炮製的結果,不僅無助於孩子的球技,更傷了原本親密的親子情感。

在家庭中,更惡意的取笑通常來自於手足之間。兄弟姊妹有時是非常擅長惹怒彼此的,他們會互相諷刺、亂取綽號,或用其他殘酷的手段讓彼此難堪。手足之間非常了解彼此的弱點,而且總是很懂得如何對準弱點大肆攻擊。

吉兒曉得弟弟想和最近搬來的一位男孩交朋友。他們都愛玩滑板,年齡一樣。所以每當吉兒看到弟弟和朋友一起在外面玩時,她會騎上腳踏車,到他們身邊大喊:「嘿!愛尿床的小鬼,昨晚有沒有尿床呀?」

這已經不是無傷大雅的玩笑了,而是殘酷又令人受傷的嘲笑。倘若孩子每天都必須在家中面對這種嘲笑,他會受到傷害,會變得畏縮內向。爸媽必須謹慎注意手足間的相處方式,尤其是要注意家長不在時他們會如何對待彼此。這時,爸媽要介入手足之間,訂定明確規範和違反規範的後果,才能讓家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安全、愉快。

無法永遠保護孩子,只能讓家成為堡壘

每個人都會取笑別人,也都會被別人取笑,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他必定會在童年中的某一個階段承受一定程度的嘲笑。但若我們能把家打造成安全的堡壘,孩子會曉得他有個屬於自己的避風港,他能在家中做自己,不須承受太多壓力。

我相信,若爸媽能夠及時認清並接受自己的缺點與錯誤,積極從中學習,就能為孩子打造更溫暖、更溫馨的環境。孩子將會從這樣的父母身上了解,就算他做錯事也不會像是世界末日來臨。

成人和孩子一樣,依然持續學習,成人甚至也可以開自己的玩笑。當家人能夠共同歡笑,而不是取笑對方時,孩子的膽怯感將逐漸消失無蹤。

關於嘲笑,父母可以做的10件事

1.我們在喜劇或電影中的人物面臨尷尬狀況時會大笑,可提醒孩子:真實生活不同於表演,教他分辨健康的大笑與奚落他人的嘲笑。

2.我們不可能永遠保護孩子免受嘲笑,有時介入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但可以透過鼓勵,支持他找到克服嘲笑、和他人成為朋友的能力與力量。

3.注意孩子是否表現出被嘲笑的徵兆,例如退縮、不正常的膽怯或缺乏安全感的樣子。

4.當孩子告訴你有人取綽號嘲笑他、侮辱他或恐嚇他,你要認真以對。先聽孩子怎麼想,別急著說「沒關係啦」「別人沒有這個意思」這樣的話。

5.上幼兒園或剛進入小學的孩子被嘲笑時,你可以和老師談談,結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幫助他。

6.當孩子嘲弄別人時,我們可以對他說:「想想看,如果別人對你這麼說,你會有什麼感受?」試著增強孩子對他人心裡感受的敏感度。

7.別在背後評論路人或認識的人,或把貶損朋友當作開玩笑。因為孩子會誤以為在背後批評人也沒關係。

8.別取笑或戲弄自己的孩子,以為這樣做能使孩子變得堅強。取笑所導致的最輕微惡果,是讓孩子學會虛張聲勢,並試著藉此自我保護。

9.手足間彼此嘲笑時,我們必須介入,訂定明確規範和違反規範的後果。

10.把家打造成安全的堡壘,讓孩子知道即使他做錯事也不會是世界末日。

原文網址: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7489-%E3%80%8A%E6%95%99%E9%A4%8A%E7%9A%84%E5%88%9D%E5%BF%83%E3%80%8B%EF%BC%9A%E5%98%B2%E7%AC%91%E5%AD%A9%E5%AD%90%EF%BC%8C%E5%82%B7%E5%AE%B3%E7%9A%84%E6%98%AF%E5%BD%BC%E6%AD%A4%E7%9A%84%E6%83%85%E6%84%9F/?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景美國小輔導室 的頭像
    景美國小輔導室

    景美國小輔導小錦囊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