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式傾聽為談話加料

作者 / 邱鏛玉

出處:親子天下第 072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10


翻閱暑假作業的彤彤長嘆:「暑假實在太短了啦!」

媽媽:「聽起來,你很捨不得假期這麼快就要結束了,是吧?」

彤彤歪著腦袋:「不知好朋友們過得如何?」媽媽附和:「嗯,其實你也很想念同學嘛!」

彤彤拿出一疊資料:「上學期期末,老師提議我們辦個畢業健行之旅,我們這組暑假就開始訂計畫,把幾個景點路線和住宿費用都列出來,連晚會節目也都寫好了。」

媽媽讚賞:「哇!這麼詳細!看來你們很在乎這個活動!」

彤彤兩眼綻放光芒:「好期待開學後的分組報告。同學一定超愛我們的計畫!」

當孩子向我們抒發心裡的感受時,通常,你會回應什麼樣的表情和語言?是認真聽孩子表白,試著去體會他的想法感受,還是在想著,怎麼跟孩子講些自己的經驗?

生活中,除了事務性的對話如:「你幾點回來?」「聯絡簿記得帶!」「碗洗了沒?」家人的相處,要在閒談時增進彼此的了解、關懷,才能夠為親情加溫。因此,用對方法提升對話品質,就變得很重要!

換個角度回到自己,也許更能體會。譬如:有時跟朋友抒發一些內在的感受;可能是發發牢騷,像是後悔買錯食材、數落別人不守時、擔心天候不佳;或是分享好心情,像是期待新的假期、回味感人的影片,或是讚賞孩子的體貼等。

諸如此類的對話,多數並不需要別人的評斷和建議,表達的目的只是想分享自己的感受,僅此而已。對方既不必給我忠告,也不必幫我解決問題,只要聆聽我、懂我就好。

溝通的關鍵是「聽清楚」和「講明白」的雙向學習,然而,該如何進行,才能「聽清楚」孩子的話,讓雙方的對話順暢延續呢?光是最初階的聆聽技巧─「反映式傾聽」,就已經功效絕佳了!


---------------------------------------

1. 檢視 總是不經意終止親子對話嗎?

仔細分析每天的親子對話,會發現有許多內容其實是屬於分享感受的層面。也就是說,對方只是要把心裡的話「說給你聽」,另一方只需要「聽懂」就功德圓滿了,並不需要緊張兮兮的「把感覺當問題解決」去處理每句話。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先放輕鬆!

以下幾個線索,可以幫助父母判斷孩子其實只是「說說而已」不需要給建議:

1. 聊一聊後,孩子的情緒就愈來愈穩定

2. 幫孩子說出他身體或心裡的感受,讓他更了解自己此刻的情緒和反應

3.感覺被同理,喜歡找父母分享感受

4.一給建議,孩子就生氣



---------------------------------------

2. 應對 反映式傾聽3技巧

「反映式傾聽」就像鏡子照映(mirroring)一樣,很單純的反映孩子的口語或非口語 (表情、肢體、態度等)的表達內容。孩子呈現什麼,我們就以不批評、不分析、不建議的方式,重述類似的意思及內容。讓自己進入孩子此刻真實的感受,也讓孩子了解「我正在體會你目前的心理狀態」,這樣的回應就叫做「反映式傾聽」。

技巧1:鸚鵡學舌

這個方式簡單又不易出錯,對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適用的。專注看著孩子,用心體會孩子說出口的狀態,試著了解他想表達的感受想法,然後在句首加上「你認為……」、「你是不是覺得……」或「聽起來你……」之類的話語就可以了!

例如:孩子抱怨身上的服裝:「這件衣服太花了!」,我們可以回覆:「你覺得這衣服太花了!」藉此感受他的感受;別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像是「還好吧,怎麼會花呢!」、「我這件比你的顏色更多呀……」、「不然去換件白色的……」之類的話,否則彼此的交流有時會卡住。記得哦!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要請教我們有什麼想法,只是要跟我們分享他的感受

技巧2:簡單回覆或點頭表示了解

鸚鵡學舌雖然好用,但一直學著對方講話,也會令人覺得奇怪、尷尬。所以,點點頭或以「嗯!」、「哦!」來回應也是不錯的。要提醒的是,「同理」不等於「同意」,點頭是表示了解,請不要說「對!」,這會讓孩子誤以為我們完全贊同他的觀點。「嗯、哦」也只是表達我們接受孩子有這個觀點,但是我們的看法未必一樣。例如孩子說:「這種飲料最棒了!」爸媽可說說:「哦!你最喜歡喝這個!」一來表示聽懂孩子的喜好;二來父母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不需要為了討好孩子而說成:「對!這種最棒了!」當然,孩子不是請我們發表意見,所以,也不必急著加上自己的感想或評斷:「好是好,可是太甜了!」或是「別喝太多,會變胖!」

技巧3:揣測非語言訊息

不論是剛出生的嬰兒或是青春期的孩子,只要我們願意投入到他的內在世界,即使他們沒說出口,父母親仍可以透過行為觀察,試著揣測他們想表達的意念。

例如面對玩過頭沒睡午覺在鬧脾氣的幼兒,可以對他說:「想睡又捨不得睡,有點煩喔!」或面對球賽敗下陣來而無心用餐的青少年,可以說:「沒能打贏這場比賽,好像讓你難過得吃不下飯了!」這樣的回應,同時也給孩子了解、核對自己感受的機會。有時候,孩子說不上來心裡不太舒服的感覺,到底是怎麼回事,而爸媽能捕捉到他的心思這一刻,會產生「你懂我」的心靈交會。



---------------------------------------

3. 演練 2個回應練習,更靠近孩子的心

練習1:以下6個句子,請用「鸚鵡學舌」的句型回應例句:

孩子:「藥片這麼厚,害我灌了一大杯水才吞下去。」父母:「你覺得藥片太厚了,很不容易吞。」

1.孩子:「今天上午的課都好無聊!」

2.孩子:「彬彬今天都不跟我講話,所以我一整天都不開心。」

3.孩子:「我剛剛好渴,結果一口氣就喝完一整杯綠茶。」

4.家人:「你看,這套茶具好漂亮!」

5.家人:「這幾首歌曲聽起來都好類似哦,真是沒創意!」

6.家人:「這件長褲料子真好,穿了5年都像新的!」

給爸媽的悄悄話

讓我們先從接受情緒開始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練習「反映」自己和家人的喜怒哀樂;允許並幫助彼此了解快樂、開心、得意、滿足、悲傷、憤怒、憂愁、無奈等情緒的原因。還有,很重要的是,不能只聚焦處理負向情緒,否則會變相強化孩子只關注負面的事情。記得培養孩子覺察正向愉悅的情緒,為活力和自信充電!



練習2:以下4個句子請加入包含「感受」的回應

例句:孩子兩眼發亮的指著廣告:「這個口味的冰淇淋超好吃的!」 父母:「你『非常喜歡』這種冰淇淋啊!」

1.孩子嘟著嘴:「同學做完實驗也不收拾就跑走了!」

2.孩子揮手比YA:「再過3天就是我的生日了!」

3.孩子比手畫腳:「莉莉的越野腳踏車有21段變速耶!」

4.孩子無精打采:「校外教學跟上次一樣,又要去植物園!」

給爸媽的悄悄話

當孩子分享感受時,試著在第一時間先以「反映式傾聽」回覆,會發現許多狀況都不需要處理。但如果孩子一直陷在困擾裡,例如:抱怨沒有同學願意跟他同組、學習遇到瓶頸、身體經常疼痛等,則需要進一步觀察探討,看看孩子是請求幫忙、有其他目的,或其實是需要引導他進行「解決問題」的討論。這些課題,且讓我們留待日後,繼續探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溝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景美國小輔導室 的頭像
    景美國小輔導室

    景美國小輔導小錦囊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