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4958&page=1

2009-06親子天下雜誌                                               作者:張瀞文

 

學生頂撞老師、上課吵鬧、不打掃……。這些看似細瑣、雞毛蒜皮、卻一再重複的日常應對,決定了一個教師的「姿態」。而且,學生從這些日常應對中學到的,更甚老師的千言萬語。

本文列舉了國中小老師最常遇到的六個管教難題,並提出一些想法和做法供老師參考。要特別強調的是,管教建議幾乎俯拾即是,但沒有一個方法適用所有情境。老師總是在不斷嘗試、調整與累積經驗中,豐富管教專業。

Q1:學生喜歡頂撞老師,怎麼辦?

換個想法:

● 學生不公開反對,心裡未必贊成。有時候,公開的抗拒比隱蔽的敵意更容易處理,也帶給孩子更多學習。

● 他不是針對我,只是不懂合宜的表達方式。

老師可以這樣做:           

輔大臨床心理系助理教授陳坤虎提醒,「唱反調」是孩子追求自我的過程,對成長有意義。

花蓮縣花崗國中教師林芳君認為,這些表面很衝、叛逆的孩子,多半很脆弱、需要關心,平時多了解他,在他生病或生日時多一點關心,會收服他的心。師生發生衝突時,會因為平時奠定的信賴關係而比較容易處理。

花蓮縣某國中的新手教師蔡琪雅,國一剛接班級時,幾乎每堂課都在學生的頂撞中度過,師生敵對狀態維持了一年。國二某堂下課,她處理學生衝突告一段落,面對好幾個常在上課時嗆她的學生,她問:「茹雲(班上最愛嗆老師的大姊頭)很喜歡用言語羞辱老師,你們知道為什麼我沒有當場罵她嗎?」學生回答:「因為你不想跟她吵。」她輕聲跟學生說:「不,是因為那時候老師很難過,講出來的話一定很難聽,會傷害到她。」她告訴學生,許多人表面看起來仍強悍,但內心早已經受傷。

那是蔡琪雅當導師以來第一次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感覺。她說話的時候,學生「出乎意料」專注的望著她,靜靜聽她說完。更讓她意外的是,她和學生的關係似乎因那段談話悄悄改變了。原來學生也很想知道老師在乎什麼?感覺如何?

對大多數教師來說,直接又坦承的向學生表達心中感受是一種冒險,這比武裝自己成為一個強者,還需要勇氣。湯瑪斯‧高登在《教師效能訓練》書中提到,善用自我表露,可以培養師生間的親密感,讓學生將老師當做「真實的常人」看待;一個也會憤怒、失望、難過的人,而不是硬紙板剪的人像。

如果衝突就在眼前,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從衝突中撤退。板橋國中校長薛春光強調,尤其不要當著全班的面處理一個學生的行為問題,因為所有學生都在「看戲」,會助長當事人的氣焰。如果情況真的需要當下處理,而你的情緒已經無法控制,趕快找行政人員或其他老師來協助。

也可能情況非常單純,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合宜、尊重的說話方式。你可以跟他說:「你的意見很有意思,但你的說話方式會讓我覺得不舒服,或許換個方式講會比較好……。」要有耐心,因為孩子很難提醒一次就改變。

切記,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千萬不要用一種模式處理所有孩子的情況。當孩子感覺良好,才有可能改變自己。

Q2:學生很喜歡擾亂上課秩序、隨意講話、作弄同學。

換個想法:

● 如果是全班性的,表示孩子還沒建立秩序。

● 如果是個人,他或許只是想引起注意。

老師可以這樣做:

對於全班性的吵鬧,事前建立共同語言和默契會有很好的效果。

在香港宣基小學中,生活公約就明定什麼時間場合該用什麼音量,例如,「一聲量」是小聲唸課文的聲音,只有自己聽得到;同組討論時是「二聲量」,只要組內夥伴聽到即可。上課討論過於大聲時,老師就會提醒:「請用二聲量。」大家就知道要降低音量。

中壢國中教師游淑媛建議,別對著吵鬧的班級猛喊「不要講話」。這種時候她會安靜下來,看著學生、舉起右手,學生就知道該安靜了。

若這個問題只發生在某個學生身上,可能是為了引起老師及同學的注意,老師的責罵或賄賂正好滿足他的需求。《正向管教法》一書建議,在學生故意搗蛋時忽略他,如果真的太過分,給他嚴厲的眼神但不要說話;另一方面,在他表現優良時稱讚他。也可以教他恰當獲取注意力的方法,例如做一個「看我」的字卡,有問題時高舉,讓老師知道。或是轉移他的注意力,例如直接問他問題、請他幫忙發作業等。

Q3:班上有個情緒爆烈的孩子,如何判斷他是教養不好,還是情緒障礙?

換個想法:

● 這件事,我需要多一點資源幫我判斷。

老師可以這樣做:

台北市三民國小教師徐明珠分享,若是孩子情緒爆烈的強度高、次數多,在了解其成長背景後,認為家庭失能而導致的原因不大,就有可能需要更多的幫忙。

徐明珠提醒,有了合理的懷疑之後,不妨請其他具備特教或輔導專業的老師入班觀察,看看你的觀察是否合理,再共擬策略輔導孩子。用了許多策略還是不見改善,就請特教老師設計一些個別輔導計畫來協助。如果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有就醫的必要,可能就需要與家長溝通。溝通時要留意,語言的使用要小心,用具體、沒有價值判斷的句子描述孩子的狀況,讓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及適應出現困難,學校盡力想幫他。

必要時,不要單獨跟家長溝通,召集相關教師,各就專長提出觀察和建議。徐明珠說,在三民國小,除了導師,還會有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諮商師和特教老師一起面對家長,大家從不一樣的專業就孩子的行為提出觀察,通常家長都能接受學校的建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