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被孩子激怒時 暫離十分鐘等氣消

童年經歷打罵教育、被媽媽否定的大V,生了小孩後,意外成為網路上知名的教養部落客,主張以不打罵、不威脅、不恐嚇的方式育兒。

人氣親子部落客大V把蒙特梭利、正向教養,結合自身教養一雙子女的經驗,發展成的「V式教養法」,書寫在臉書「大V生活」粉絲頁,受到不少家長肯定,粉絲有五萬多人。

自詡「正向教養教主」的大V,大女兒亮亮六歲、兒子好好四歲,能成為教養專家,完全在意料外。從不諱言自己成長和教養路走得艱辛又挫折的她說:「我從小是被否定的孩子,經歷隔代教養、繼父性騷,從沒見過親生父親,媽媽還曾對我說『要不是你,我不會過這樣的人生』。」小時候媽媽離家工作,她在阿公阿嬤家生活,國小三年級才北上和媽媽同住,媽媽對她課業要求嚴厲,考不好不是打就是罵,只有考一百分會給她金錢獎勵,幾乎沒聽過媽媽對她說「你很棒」、「我愛你」。

外型亮麗的大V,曾在粉絲頁分享「關於我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自曝兒時經歷的創傷,有近千人按讚,不少粉絲留言,認為她是翻轉人生的典範。採訪這天,特別問她願不願意談過去,她大方說好,語氣平靜的道出過往故事,「走過來後,自己有了孩子,已經能原諒當時媽媽對我做的事,也體認『家,是談愛的地方』。」她說,在孩子身上看到「讓孩子知道爸媽無論如何都愛你」有多重要,孩子成長過程會有歸屬感和價值感,學習接受並照顧自己,並進一步照顧他人。

夫妻險因教養觀不同鬧離婚

堅持「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的育兒理念,在大V家也有番波折。原本支持有條件打小孩,剛生女兒時,她仍認為,父母不必為了成績打小孩,但「打手心」是合理管教。先生的教養觀念卻和她完全不同,堅持不打罵小孩。

她說,女兒四、五個月大時,會拿東西放嘴裡,她想輕打手心提醒,避免孩子危險,先生說她若打小孩,要告她家暴並離婚。為了找出更適合的管教方式,她大量閱讀教養相關書籍,從蒙特梭利教養理念中得到答案,也陸續取得蒙特梭利助理教師及美國正向教養協會家長講師資格。

大V和妹妹差兩歲,亮亮和好好姐弟也相差兩歲。大V和妹妹手足情深,但從小被要求「姐姐要讓妹妹」,曾讓她很不開心。因此,她從懷弟弟開始到生產後,就「把寶寶放進姐姐生活」,如:共讀繪本、一起幫弟弟洗澡等,讓姐姐習慣生活裡有弟弟。

手足間難免會比較或抱怨不公平,大V如何處理?「家裡談的是愛,不是公平,」大V強調,「父母要先承認自己內心對孩子的不公平。」她也認為,要求孩子「讓」手足,就是一種威脅。分享是自發,而非要求,她會讓孩子體驗分享後的快樂,如:讓姐姐自己挑一樣玩具給弟弟玩,「分享一下子就好,你看,弟弟有姐姐分享,玩得好開心。」

「專屬於你的時間」更是大V讓姐弟不爭公平與否,而是感受知足快樂的祕訣。她會各自給姐弟一段媽媽專屬陪伴的時間,讓孩子知道自己被大人放在心上。

有些家長向大V求救,孩子「歡」、講不聽,讓人力不從心。大V說,當孩子用哭鬧表達情緒,父母不是叫孩子「別哭」,是陪孩子找出情緒背後想表達的意思。大人也要示範好好生氣,快被孩子激怒時,她會為情緒設時間點,「媽媽現在不開心,需要去看書,十分鐘後再來看你。」兒女逐漸學會生氣時可做其他事,如:吃餅乾、唸故事,或唱「不生氣魔法歌」。

「表達愛的方式很多種,不是給孩子很多物質就叫愛,讓孩子從小懂得知足,是給孩子最棒的人生禮物,」大V說,「V式教養」和情緒教育有相同信念,都是父母和孩子要先允許並接受自己的情緒,學習自己找到快樂。

------------------------------------------

大V V式教養法

1.當孩子哭鬧,陪他找出情緒背後想表達的意思。

2.大人示範好好生氣,為情緒設時間點。

3.給手足單獨的陪伴時間,讓孩子感受自己被重視。

關鍵字:

arrow
arrow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