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了一男一女,湊了個好字,這些年我時常聽到「妳有兒子也有女兒,人生沒有遺憾了」「妳是人生勝利組」這樣的美言。但事實上我感受到的不是這樣光鮮亮麗的日子,反倒是我不斷從兩個孩子的身上看到,平平都是出自於同個工廠,兄妹倆個性大相逕庭。

 

哥哥高敏感、心思細膩、同時也有玻璃心、畏縮怯懦、龜毛、心胸狹隘甚至常常有控制別人的特質;妹妹很溫暖善良、貼心、個性大辣辣、隨和好相處。

我時常從兄妹倆互動中看見「最真實的人性」。

 

 

前兩週我帶孩子去逛夜市,哥哥說想玩套圈圈,我就跟老闆買一桶讓兄妹倆玩,哥哥鎖定最前排的鬥魚,卻怎樣都套不中,妹妹沒給自己設限,亂投竟然連續套中兩個小吊飾,因為妹妹投中了,滿足了,她就把桶子裡圈圈全讓給哥哥投了,結果哥哥一個都沒中,他很不甘心的要求我再讓他玩一桶,但事先講好只玩一桶,讓孩子的期待落空,是成長過程中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最後,哥哥心不甘情不願的離開了攤販。

因為妹妹看哥哥臉很臭,她隨即把她套中的吊飾遞一個給哥哥(希望他不要難過)哥哥接手後,很用力的把吊飾丟在地上,妹妹見狀馬上放聲大哭。

 

從這件事,你們看見了什麼?

我看見了兒子的得失心、好勝心,甚至是帶有生氣的忌妒心,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過去一直被我認為沒有榮譽心的兒子,其實是有得失心的,同時我也看見女兒的天真與良善,她就是一個很會為人著想的孩子,這兩人都沒有得到彼此想要的回應,而有這些情緒反應,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

以前我根本不懂情緒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我當下對孩子的反應可能是生氣,而這個情緒會衍伸出三個面向,
第一,生氣兒子怎麼這麼不知好歹,妹妹好心跟他分享,還這樣。
第二,我懊惱自己沒把孩子教好。
第三,孩子在外面情緒崩潰,我沒心情逛夜市就帶著兩個孩子回家。

在衝突未解的情況下回家,大家都帶著不愉快又不舒服的心,如果不以為然的讓這件事就這樣過去,長年這樣處理手足間的紛爭,無形中也讓兄妹倆在彼此心中結下越來越多樑子。

 

從問題中看見機會

只要是人,都一定會有面臨負面情緒的時候,從學習內觀後,我大幅放慢了生活步調,不斷面對自己的內在,不斷接納自己的情緒,現在我也能看見隱藏在情緒背後的事情本質。也因為能看見事情本質,少了很多的情緒困擾,更能去同理孩子的狀況。

 

因為夜市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我第一個反應是趕緊把吊飾撿起,把兄妹倆帶到空曠的地方,我蹲下來跟兩個孩子同身高,兩手一邊各摟著一個孩子,因為妹妹比較好說話,我選擇先安撫她的情緒,等妹妹緩和下來後,我轉頭換幫助生氣的哥哥覺察自己的情緒.....

我問哥哥「你在生氣呀?」

(他沒有回話)

「我知道你很想要鬥魚.....」

(他依舊沒有回話)

「你很難過跟失望吧?」

頓時,我感受到他的委屈,因為他突然眼眶泛淚的點點頭,我依舊安穩的回應他「媽媽知道你很難過。」

我陪兒子梳理他的情緒,抱了抱他,幫他擦眼淚,順便詢問兩個孩子「還要逛夜市嗎?」兄妹倆都點點頭,我們就繼續逛夜市了。
 

在這個事件中,孩子沒有得到他想要的,而產生情緒反應,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小孩懂得爭取他想要的,而不是聽話安靜服從,這點是很值得放在我們大人心裡讚賞的。但是要學習如何梳理小孩失落的情緒,和諧的跟他們討論,也就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門功課了。孩子想要的只是大人無條件的愛,單純的關心,而不是期待他們收起情緒,聽話、順從大人。#只要把焦點全擺在關心對方的感受上事情會容易很多。

 

等待之必要

晚上睡覺前,我跟哥哥獨自在房間的時候,我問他「你還生氣嗎?」(他搖搖頭。)我再問「剛剛你把妹妹送你的東西丟掉是為什麼?」
他不願意回話,我只好出選擇題問他「你覺得妹妹送你東西是因為討厭你,還是因為不希望你難過?」他依然不回話。

(我也只能安靜等待)

他安靜了好一會,用一種超級小的聲音跟我說「妹妹不希望我難過」我問他「那你想跟她道歉嗎?」

「不要!」他回答的好果決

(代表他內心還沒跨越過自己的情緒障礙)

「沒關係,等你想說再說,不想說也不用勉強」我抱抱他就關燈讓他睡覺了。

關燈才不到五分鐘,哥哥就在房間喊我,我走進房問他「幹嘛?」他很小聲的說「我想跟妹妹說對不起.....」

「喔好,我叫妹妹進來」(雖然我語氣平穩,但我內心是激昂的,因為這孩子脾氣很硬,他向來都不是一個會主動認錯的人)

我叫女兒進來,妹妹就是個樂天的傻孩子,哥哥跟她說對不起的時候,她的反應是靦腆的笑了,下一秒兄妹倆就自顧自的討論起下週還要再去夜市套圈圈(=_=")妹妹跟哥哥說「葛格,我到時候再幫你套鬥魚喔....」 (最後就在和平的嬉笑聲結束了這一夜)

 

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常常都是讓自己成長的機會,當你把問題解決後,能力便提升了一分。這段日子,我不斷找回自己的力量,有能量轉化生活中的大小困境,所以面對孩子,我比較知道該如何應對。

 

任何問題,卡住的是情緒而不是事情。

先了解自己,才有機會讀懂對方,要疏導小孩的情緒,必須先幫助對方覺察情緒,才能在共同的生活中協調出彼此和諧的步伐。

我恥度很低,很樂意寫寫生活中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過去很多人看我家照片都說是因為你家孩子特別乖,其實不是,而是我願意改變自己,放低姿態跟小孩一起學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Ant Family

文章網址為:https://www.facebook.com/GdAntFamily/posts/186984149321756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