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9 (更新 2018.12.24)
by 李貞慧 (親子天下)
一、建立語言的骨幹
第一步驟:累積單字量和認識基礎句型,可以利用故事內有大量重複的文字和相同句型的繪本來學習。但李貞慧提醒家長,不是要透過繪本刻意背單字、學文法,而是藉由故事的脈絡與真實的情境,讓孩子熟悉英文的語法,內化英文的語用。
二、掌握語感的節奏
李貞慧認為語感的節奏可以透過大量閱讀培養,大量閱讀的素材除了第一步驟提到的繪本之外,還包括以下兩種:
1.分級讀本
讀了很多英語繪本,是時候進階到英語橋梁書了!但要怎麼判斷孩子適不適合這本書呢?李貞慧提供一個簡單的判斷方式:若該讀本一頁之中,完全沒有孩子不認識的字,這本書就過於簡單;若有1~3個單字,這本書程度恰恰好;若有4、5個單字,孩子可以挑戰看看;若是超過5個單字以上,這本書就不適合孩子了。
2.影音
李貞慧分享兒子因著迷於【哈利波特】,讀完中文版書籍後,便自己去找電影來看。她發現兒子會透過電影學英文,在欣賞的過程中,會自主跟著演員唸英文單字。所以其實大量閱讀不一定要透過紙本書喔!只要是孩子有興趣、願意接觸的英語素材,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
三、打造流暢的書寫
當孩子單字量和基礎的語法都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李貞慧建議家長可以試著邀請孩子寫小日記,或是閱讀完一本英文書後,寫出兩、三句心得感想。但盡量不要用強迫的方式,以免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學習興趣又被消滅了。
李貞慧發現,在英語教學現場孩子最常見的兩痛點正是背單字和釐清文法。若要提升孩子的英語力,除了老師的命題型式要做改變,不要考得太枝微末節,讓孩子的自信心減低以外,也可以嘗試以上三步驟的學習方法和相對應的選書,這樣就是一套完整的語言學習歷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