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
對於5月29日下午發生學生意外身故事件,大家都深感痛心與不捨,媒體這兩天也出現大量的報導,請老師們隨時注意班上學生的情緒反應,適時轉介輔導室協助,以減低大家的心理衝擊。
-
這段期間您或孩子們陸續出現下列的情緒是很常見的︰
-
震驚︰感到非常意外及震撼。
-
否認:不相信這是真的,認為是消息有誤…等。
-
生氣︰氣殺人的嫌犯,氣與該事件相關的其他人…等。
-
討價還價︰假使能夠…,以換回他的生命。
-
憂鬱、沮喪︰對人生的無力、無奈、無著力感。
-
接受︰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之後,開始接納死亡的事實,並且瞭解生命的有限性。當孩子「想到學童致死」時,他可能會傷心、害怕、無所適從,但是因為孩子這麼小,他可能不懂得如何處理情緒,他的行為必須得到我們的了解與接納。
-
脾氣變暴躁或是變安靜了。
-
學生上課不專注、丟三落四。
-
跟同學在一起時玩得很開心,或是看起來完全沒發生事情。
-
過度擔憂上廁所的危險性。
-
這段時間您可能也會關心同事、學生、及其家長的情緒反應:
-
上述的情緒不見得是外顯的,甚至對方會告訴您「他還好」,這時,可以留意他是否變得不容易專注、作夢、身體不舒服,來評估他是否有累積未能表達出來的情緒。
-
傾聽他們的述說與感受,也可以適時的分享自己的感受-擁有類似的感受可以貼近彼此的距離,也可以感受到支持與被了解。
-
回答孩子或學生的問題:讓他知道這期間所出現的情緒反應或想法都是正常的,反映你了解他對該事件的驚訝與對相關人員的不捨和掛念,表達你對他的關心與支持。
-
若他們的反應超過你能處理的範圍-例如和他很親近者反而完全看不出情緒、情緒沮喪低落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超過二週、有自傷的行動、或是他想探討的問題超出你能夠回答的範圍,則一定要請他找輔導老師,或是與輔導室聯絡。
-
若討論這件事讓您覺得很不舒服,也請您尊重與接納自己的感覺,若有機會,也可以找適當的人一起分享。
-
同步教導孩子在學校保護自己安全的方法:
-
不要單獨太早到校或太晚離校,避免單獨留在教室。
-
配合學校作息,避免單獨至校園偏僻的死角,必須前去時,務必結伴而行;不單獨上廁所,不進出危險場所。
-
在校遇陌生人或可疑人物,自稱是師長或親友者,都應提高警覺,注意自身安全,切勿聽信他的要求。遇陌生人問路,可簡要告知,不必親自引導前往。如果發現陌生人一直跟隨,快速跑開,大聲喊叫,吸引其他人的注意,盡快離開現場並立即向學校師長反映。
-
遇到任何特殊狀況應立即向師長通報,以便作立即適當處理。
-
需要協助時,可以尋求的資源管道:
-
本校輔導室
-
臺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電話諮詢專線(02)2563-0116,將會有專人提供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