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1 (已於2018-11更新)

缺乏想像概念、錯誤的肢體動作,都可能影響學習,曾帶著孩子自學的王麗芳在生活周遭看到許多學習卡關的例子,他們並不是學習能力比別人差,而是卡關在一般人從未想過的地方。

當老公決定從建築師事務所轉戰室內設計時,我也去坊間的室內設計教室補習了平面製圖,立體的概念其實很好玩,一開始老師就運用一些圖形,讓我們去判斷怎麼將圖案立體呈現。

那班上有一位同學,讓我印象很深刻。他跟著父親一起從事木工,他可以看懂室內設計師的平面設計,也常常想著,如果自己會畫設計圖,或許就不需要當一個勞力取向的木工。於是,他報名了電腦繪圖班。

其實,當時他的年紀並不大,但或許是因為勞力工作與工作環境的關係,看起來比其他的同學老成很多。製圖的概念跟平面繪圖不太一樣,是一種慢慢建模上去的概念,這位木工同學卻怎麼樣都學不會。

木工先生的無法理解

授課的老師是一位建築系的研究生,年紀非常輕,但是電腦繪圖的技術非常出色,他不厭其煩地跟木工先生解釋立體的基礎概念,但不管他多努力的教,木工同學都無法理解「明明只是紙上的幾條線,為什麼大家看得到厚度與高度」。

當大家都開始在用電腦繪圖的時候,老師還在為他講解立體的概念,有一次老師有點失去耐性了,忽然講了一句:「你小時侯沒有玩過積木嗎?」

木工同學講了一句我這一輩子應該都不會忘記的話:「拎杯小時候如果有積木可以玩,我現在還會當木工嗎?」又像反諷、也像自嘲,更有著濃厚的感傷,當下教室中陷入沉默,沒有人敢說一句話,過了良久,才聽到老師講了一句:「對不起!」

高中女孩的學習卡關

女兒低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在外面寫作業,桌子對面是另一對母女,女孩已經念到高年級。我一邊陪女兒,一邊聽到那位媽媽解釋三角形的面積,從溫柔的講解公式,慢慢的越講越生氣,後來一氣之下摔了課本說:「算了,妳不是學數學的料,我不管了。」說完氣呼呼的離開,女孩收拾起課本嚶嚶的啜泣了起來。

我問那女孩:「可以借我看一下課本嗎? 阿姨試看看可不可以看出來妳哪裡不懂。」女孩不置可否的把課本推給我,我等她心情平復了才問:「妳哪裡聽不懂呢?」女孩還帶著哭腔,回答我:「紙明明就是平的,三角形哪有高?」

那時候,我忽然懂了,女孩的問題跟木工師傅的問題是一樣的。明明是紙上一個薄薄的三角形圖案,就像壓平在課本當中,哪來的「高」? 明明電腦就是平面的,那些圖哪來的高度跟厚度?

後來,我拿出一張紙,斜角線對折一半,變成兩個三角形,讓她想想看對折後的三角形面積怎麼算,我將紙張平行放在她的視線前面,她很快的推演出算式來了,我再將課本立了起來,問她:「現在,妳覺得課本上這個三角形,跟我手上的三角形,是不是一樣有了高度?」

那孩子才恍然大悟,我也才驚覺,原來孩子看著桌上的課本圖形,會想不通明明是攤在桌上、課本上的平面三角形,怎麼可能有「高度」! 當課本立起來,他們才看得到那三角型確實有「高度」。而木工師傅的問題,也是無法將平面轉為立體。

肢體動作,也可能阻礙學習

又有一次,我跟女兒的音樂老師聊天,看著幾個孩子在我們面前玩,一個七歲的孩子拿起我託人從美國買回來的自動迴轉溜溜球,嘗試著要玩,我看了一會兒後淡淡的說了一句:「她的手腕⋯」老師點點頭,接著說:「不會轉動。」

那是我很疼的一個孩子,從小就跟我女兒非常親近。那天上完音樂課,跟我們一起回家後,和女兒各自寫起了作業。我看那個孩子寫幾個字就站起來玩兩下,寫兩個字就拿桌邊的東西摸一摸,女兒覺得她一直在分心,不好好寫作業,對她有點生氣。

我坐在一旁看著,想起女兒剛開始學音樂的時候,老師沒多久就發現問題,拿出她珍藏的可迴轉溜溜球陪女兒玩很久,女兒的手腕不會轉,所以她彈鋼琴時只會用整隻手臂的力量施力,這樣不但累,還會影響學習與音色。為此,老師收集很多可以加強孩子手腕轉動功能的玩具。除了正式的音樂課之外,將所有的音樂概念,還有彈琴所需要的身體必備條件都融入各式各樣的遊戲中。

例如,打籃球拍球、玩溜溜球、揮羽毛球的動作,很多小小孩因為手腕不太會上下轉動,拍球都是用整隻手臂的力量,因此老師選擇的遊戲很重要。那是我第一次領略到什麼叫做「玩出力量」,原來有很多跟孩子的相處與遊玩,其實是在幫孩子的未來做準備。

女兒氣朋友寫作業不專心,可是我看到那個孩子,每次「偷懶」、「分心」前,下意識的動作是用左手按壓右手,我就知道她不是不專心,更不是偷懶,而是不會用手腕力量寫字,所以她握筆的姿勢是整個手臂與手掌都在持續用力,非常辛苦。

我在想,如果女兒不是及早被老師發現她手腕的問題,那麼我也可能也會對她的學習態度,下個「不專心」、「愛偷懶」的結論。

學齡前就可以慢慢發現問題

慢慢的,我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孩子有很多問題,其實都可以在學齡前的遊戲中發現,也可以藉由很多遊戲與方式解決。無法讀懂歷史課本,那麼就從遊戲中,練習把一件事情依照時間順序講清楚;孩子沒辦法理解前因後果,父母也可以思考,怎麼在遊戲中的對話加入更多互動,引導孩子變得更有思考性。

那個高年級的女孩,如果沒有找出她的問題,或許她真的會相信她沒有數學的「天份」,而放棄了數學,也放棄了自己。或許她會選擇吞下她的疑惑與問題,直接死背公式應付考試就好。

我記得那天我告訴她:「妳可能不太能理解平面的東西怎麼會有高度,下次把課本直立起來看,或是用積木做一個出來。妳不是沒天份,只是還不知道自己卡在哪裡而已。」

不要太早幫孩子的錯誤與問題下標籤,孩子或許卡在我們想都想不到的地方,一直在沒人知道的角落中反覆的撞牆。

原文網址: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8398-%E9%99%8D%E4%BD%8E%E9%AB%98%E5%BA%A6%EF%BC%8C%E6%89%8D%E8%83%BD%E7%9C%8B%E6%87%82%E5%AD%A9%E5%AD%90%E7%9A%84%E5%AD%B8%E7%BF%92%E9%9B%A3%E8%99%95/?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