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者發出的求救訊號

一、間接的陳述

l  他們沒有我會更好

l  誰在乎呢

l  若我不在也無人在乎

l  這樣的痛苦不會太久了

l  你是否曾想過死亡會是什麼滋味

l  我真希望躺下去永不醒來

二、直接的陳述

l  我想要死

l  我無法再承受,我想完全結束掉

l  我很難過真想放棄一切算了

l  我正在自殺

三、直接的陳述

l  離家

l  學校出席、表現的突然改變

l  厭煩

l  無法專注

l  覺得自己沒用

l  抱怨身體狀況

l  睡眠、飲食模式改變

l  親近或熟悉的人在近期內自殺

l  消沉一段時間後突然或無預警的亢奮騷動行為

 

 

迷思

 

迷思1:通常會談論自殺的人不會去做? [我去死算了] [我真希望我死了] [我想從樓上跳下去]
事實是:認真談到自殺的人真的會去做,老是說到自殺對未來沒有希望等都是需要嚴肅對待的預兆,根據研究(Giovacchini1981)有60%自殺的人都曾先有口頭表示想死。這也許是一個絕望中呼救的吶喊


迷思2:面對可能自殺的人最好不要和他討論自殺的問題?你可能會灌輸這個想法在她或他心中
事實是:談論自殺並不會灌輸反而有助於釐清他們自殺的想法。

迷思3:自殺傾向是遺傳所造成?
事實是:自殺並無先天或遺傳的特質,家族中多人自殺可能與其他如社會學習因素有關,表示此家族中的人學習到此種解決問題的模式。


迷思4:想自殺的人都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事實是:想自殺的人只是壓力超過身心所能負荷的程度,不必然是精神疾病。


迷思5:自殺與氣候有關?
事實是:自殺明顯與天氣無關,此迷思是合理化我們所無法操控之事,企圖找到人為以外的因素使我們得以接受自殺,因為一切都是天意。


迷思6:自殺普遍發生在低社會經濟地位團體?
事實是:自殺並無一定的範疇,設定哪一類的人會自殺是一種[ 他們很不幸 ][ 愛莫能助 ]的防衛思想。


迷思7:大部分自殺的發生先前沒有徵兆。
事實是:80﹪自殺的人會留下明顯的警訊,一些線索是明顯的,一些是難以捉摸的。去學習及認識這些警訊及如何應對是很重要的。


迷思8:自殺的人都是真的想死的?
事實是:大部份自殺的人並沒有很堅持想死(非死不可),他們是透過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痛苦(suffering),表示抗議,或傳達求助的訊息。


迷思9:人一旦有自殺的行為,就會一直自殺下去?
事實是:想自殺的人經常只是在某一段時間內想死,如果可以在危機產生的同時,得到適度的支持或扭轉,他們未必一定會一直想死。


迷思10:自殺者很少尋求醫療協助?
事實是:超過半數的自殺者曾在自殺六個月就尋求協助,但醫生很難從病人身上得到完整的資訊。誤以為自殺者不願就醫反而會耽誤救助時機。

 


迷思11一旦自殺危機消除後,就不會再有自殺危機?
事實是:當一個人的情緒或行為稍有起色時,可能意味著已經度過自殺的猶豫期,已經結束的自殺的焦慮,其實下一個決定就是去自殺。

迷思12:有藥癮或酒癮的人因為情緒有宣洩的管道,自殺的可能性較低?
事實是:這是調適不良的徵兆,反映出受挫的感覺,當酗酒,吸毒或其它行為無法平息內在傷害時,自殺會緊接著而來。


迷思13:只有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可以預防自殺?
事實是:所有具愛心介入預防工作者都可以預防自殺,包括家長、學生、老師、學校護士、學校職員、鄰里長等等皆可成為自殺防治的工作者。


迷思14:提出自殺防治就表示【我們出問題了】?
事實是:若無預防措施才會真的出問題,教育訓練工作不僅可以預防,還可以打破錯誤的迷思。

迷思15:發生自殺或公開自殺事件就會被貼上標籤?
事實是:遮掩事實將使問題不明或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公開與坦承才能面對問題的所在,為自殺防治建立有效的處理模式。

 

 

 

關懷步驟

 

  1. 覺察:自殺徵兆的覺察(言語、情緒、行為)
  2. 詢問:評估自殺危險性(自殺意念、自殺行為)
  3. 傾聽:同理、支持、死亡的認知教導、主動且指導性的言語。
  4. 求援:評估有自殺風險,則提供專業協助。

 

 

 

資料來源: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19998858)http://tspc.health.gov.tw/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