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9

 

共讀書單原本立意良善,希望孩子多讀書,但若要求孩子一讀書就要寫心得,有時反而變成懲罰。該如何運用共讀書單與推動閱讀策略,讓共讀成為一件樂事?

開學後,不少學生會收到學校給的一張一百本書的共同閱讀書單,希望學生可以透過閱讀,加強閱讀素養,讀完後可領到一份閱讀護照。書單共讀的閱讀推廣方式真的對孩子的閱讀素養形成有幫助嗎?

就我的觀察,多數青少年對於學校的共讀書單是不太有興趣的,拿到書就覺得「唷~這什麼古代的文本?」這裡要先討論學校的共讀書單是怎麼來的?其中一個可能是請各科老師推薦,將大家所推薦的閱讀書目整理出來,產生一百本共讀書。

書單中,常看到國文老師推薦如張愛玲、魯迅、琦君……等作品,以國文老師的年紀來說,這些是他自己學生時期的優良文學作品,對他啟發深遠的書,如今成為國文老師,他也依照自己的經驗和習慣,選擇這類的書給學生們讀,並期待學生寫作文時也能表達出這樣的深度與品質。

不同年代語言用詞差很大

但我記得有一次我兒子的作文這樣寫:「迎向薔薇色的高中生活」,我狐疑著:「啊?什麼?高中生活為什麼是薔薇色?」我後來思考了一下,對啊,動漫!日劇或動漫裡,日本高中生就是薔薇色。我如果是他的國文老師,一定看不懂他在寫什麼,雖然都是中文,卻是不同世代的語言。

我們都同意老師的選書不乏很好的文學作品,但對青少年來說,早期文學文本的敘寫方式可能已缺乏時代感,且張愛玲式的愛情,跟看動漫長大的孩子愛情觀,完全是兩個世界跟境界,與青少年世界脫離的書單要如何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作文的表達不是老師時代的語言時,老師也不容易了解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也不能否定共讀書單對孩子的幫助,就學科的角度來看,如果看了老師所選出來的書,可以在敘事方式、文字的使用,更接近老師那個年代。大學考試的時候,閱卷老師多是這些選書老師,當孩子的用辭跟思維習慣趨近於這一批閱卷者的時候,他當然更可能獲得閱卷者的共鳴。從這個角度來看,閱讀學校共讀書單對孩子來說其實很有價值。

因此,我們要思考的是,給孩子閱讀書單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啟發他的閱讀興趣?幫助他拓展知識?幫助他在作文考試中取分?當目的不同,我相信選出來的書一定會很不一樣!

用班級討論帶動閱讀樂趣

同樣的,當學校重新思考推動閱讀的目的後,推動方法上也可有新做法。在班級閱讀時要求學生寫心得,原本立意良好,希望學生在閱讀理解後,以文字表達發現與觀點,但最好是鼓勵而非強制,如果非寫不可,形成孩子的壓力,視心得單為作業、壓力與懲罰,反而打壞閱讀胃口。

有時老師可以改變一下班級閱讀推動的策略,比如看一本書,假設書中有八個人物設定,學生讀完之後,發一張單子上面寫:「請你把這八個人的關係圖畫出來。」這時學生就不只是看完,還需要讀懂。一開始在畫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困難,但可以選擇再讀,或小組討論,互動就會有趣。

各科都可以一起推動閱讀,從討論到發想、實作,讓閱讀能成為學生的新流行。

課堂討論完就結束了,不會再請學生們寫學習單,也不會叫他們再寫一篇心得交上來,可是對孩子來說,他就有辦法一直讀下去。在這些討論裡面,學生可以發現除了關係圖之外,還能進一步對書做評價。大家一起說出自己的觀點,他們可能會提出「我覺得這本書超爛的」,老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爛?」或是「我覺得它很棒」,那麼「它哪裡很棒?」透過師生互動,變得有趣。

推動閱讀時,該思考學生的閱讀程度不同,策略要不一樣。都是高中生,閱讀程度較優質的孩子要進行深刻、深層閱讀,因為他本身就已廣泛閱讀,但閱讀素質偏弱的學生也許還要用小學階段的閱讀策略去推動。

班級閱讀推動的技巧方面,老師必須在帶領閱讀討論時激起火花,讓孩子感覺到有趣,形成班級風潮:「我如果回家沒有讀,明天的討論我就跟不上,我就說不出個什麼東西來,所以我回家要趕快讀一讀。」所以如何打中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在當中得到樂趣,如此自主閱讀才會持久下去。

最後,推動閱讀不只是國文老師的事,如果各科都可以來點閱讀討論,例如物理或化學課的老師可以帶學生讀些精采的科普書或瘋狂科學家生平,家政老師可以帶學生讀一些大廚的主題或旅遊食譜,從閱讀到討論到發想到實作,相信閱讀一定有機會打敗手機,成為學生的新流行!

 

原文網址: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7709-?page=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