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小兒感染科 黃瑽寧 (親子天下雜誌)
2018-09-01

台灣小孩如果對父母「嗄」來「嗄」去,常常會被拎去耳鼻喉科做聽力測驗,不過最後結果通常是正常的。既然聽力正常,為什麼整天嗄嗄嗄?難道是注意力不集中,還是個性粗魯沒禮貌?

有聽沒有到,就像恐龍腦

然而耳朵聽得見,不等於聽得懂。近年來在兒童學習障礙的範疇中,有一種受到高度重視的疾病,稱為中樞聽知覺處理異常(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名詞看起來很高深,但其實就是俗話說的「有聽卻沒有懂」。

中樞聽知覺異常的問題,不在耳朵聽力,也不在大腦智商,而是出在兩者中間的「郵差」。當聲音進入耳朵之後,這些訊息必須經由類似郵差的「神經傳遞系統」,把訊息送到大腦皮質。而中樞聽知覺異常的孩子,這「郵差」不斷的打瞌睡,很難叫醒,導致常常讓人感覺有聽沒有到,天天都似魂遊象外。

這些孩子的特點包括:

① 無法辨別聲音從哪裡來:鬧鐘在房間響,他跑到客廳找。

② 電視音量開很大聲:大聲才能聽懂角色間的對話內容。

③ 無法辨別文字音調的差異:老師說要寫有關「祠堂」的作業,他交出一張有關「池塘」的報告。ㄣㄥ永遠不分,英文發音更不用說。

④ 環境一吵雜就分心:只要教室旁邊有蟲鳴鳥叫,上課就一定發呆。

⑤ 大腦處理聲音步調太慢(slow temporal processing):當有人說笑話時,最慢笑的那一位,俗稱恐龍大腦。

⑥ 老是記不住同學的名字。

孩子的學習有八○%是來自聽覺,罹患中樞聽知覺處理異常的孩子,語言發展在起跑點就輸人一大截,進而影響了閱讀能力。他們通常被歸類於「學習障礙」,不僅父母教養感到挫折,老師也欲振乏力,大家都覺得「這孩子不用心、不專心」,而且常常被嫌笨。他們除了學習障礙之外,說話也可能會不清不楚,有高比例曾經被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泛自閉症候群,然後被投予藥物。

摸索適合孩子的學習模式

跟聽知覺處理障礙的孩子說話,必須在安靜的環境,提高音量,速度放慢,字正腔圓的傳達訊息,而且等待他回應的時間要有耐心,非~常~的耐心。給予指令的時候,也不能一次給太多,三個是極限。所有的指令都需要圖像暗示,提醒他們做事必須善用便利貼。

即便如此,孩子還是會常常需要重複指令,常常忘記事情,常常誤解大人的意思。這些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會比較慢發展。通常是音痴,強迫他們學音樂是一件痛苦的事。有些孩子喜歡用單耳處理事情,因為兩隻耳朵都打開讓他們無法專心。他們一天會說五次以上的「嗄」。常常問話不回答,常常看起來像是在做白日夢,很容易疲倦。父母會罵他們不專心聽話,但他們其實很無辜。

中樞聽知覺處理異常的孩子並不少見,根據國外的統計約有二~五%的盛行率,男孩是女孩的兩倍。然而因為這些孩子沒有外顯的疾病,診斷需要專業的聽語治療師協助。執行中樞聽知覺行為評估,包括了行為及電生理的檢測等等,這些檢查在台灣非常不普及,甚至很多醫生沒聽過這疾病,導致這些孩子雖然有明顯的學習障礙,進了資源班卻仍不見起色。

如果您的孩子有類似狀況,可以找有在治療「閱讀障礙」的語言治療師,或聽語治療師,來尋求協助。另外也有學習障礙的家長團體,可以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資源,透過特殊設計的教案,希望能幫助這些中樞聽知覺處理異常的孩子,摸索出適合他們學習的方法。當然家長也要同時受訓練,磨一磨自己的耐心,學會怎麼跟這樣的孩子溝通,因為即便到了成年之後,可能也有人持續困擾著。多麼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管道,可以發現並且幫助這些中樞聽知覺處理異常的患者。

原文網址:parenting.com.tw/article/5077701-黃瑽寧:有聽沒懂,不見得是不專心/?page=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