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淑棻

2018/1/1親子天下雜誌 097 期

小學的孩子,對於異性開始出現喜歡又討厭的心理,引導孩子從中梳理出:欣賞的特質、合宜表達欣賞,是這階段重點的發展目標。

手機興盛的年代,孩子透過網路隨手可得大量兩性的資訊,使得孩子的愛情觀趨向早熟,但不管時代如何進步,兩性互動時還是會上演掀裙子、拉頭髮、彈內衣、傳「誰愛誰」、互相鬥嘴、壁壘分明等行為,為何明明喜歡異性,卻又拚命將異性往外推呢?

思春期心理學提到,要達到與異性輕鬆交往的境界,需經歷四個階段,提供了了解孩子兩性發展的線索:

階段一 異性抗拒期

孩子約從小三、小四開始不會主動接近異性,反而想躲避或排斥,甚至出現同性成群對抗議異性的現象,並不是真的討厭異性,而是對異性有興趣,但不知道如何表現的反向行為,常以嘲笑、取綽號、找麻煩等欺負行為來吸引注意;或堅持活動時男女一定要「分開」,男生自認比女生厲害,說女生恰北北、沒人愛;女生則認為臭男生、幼稚鬼,真沒水準,中年級男女之間的這道愛情高牆,使得孩子盡做一些蠢事、捉弄的行為,延續到青春期。

階段二 性嫌惡期

對異性有潔癖及羞恥感,認為性和異性都是不潔之物,有強烈的羞恥感,此時期不僅關心異性,潛意識也有渴求性愛的心理,卻無法採取接近異性的行動,逐漸發展類似同性愛的情形。例如跳舞需要跟異性牽手時,大喊好噁心,但私下又會關注異性動態;盛傳「誰愛誰」、「配班對」樂此不疲,男生愛講黃色笑話,女生邊竊笑邊說男生好變態。

階段三 年長異性思慕期

逐漸喜歡接近異性,但對年紀相仿的仍有排斥感,會思慕比自己年長的異性,如暗戀年輕的異性老師,或藝人,孩子會開始迷戀偶像明星、追星、偶像劇。

階段四 性愛期

積極追求和自己年紀相仿的異性,有男、女朋友,開始約會談戀愛,慢慢學習兩性的相處。

 孩子因個性、環境、經驗的不同,會在不同階段來回發展,一般而言,小學是「異性抗拒期」和「性嫌惡期」,對異性既「欣賞」又「嫌惡」,心理發展上的矛盾讓小學生在兩性互動上出現了許多的衝突,在這裡各以家庭、學校常見的情境,來協助父母、老師引導孩子合宜的表達對異性的情感:

情境一 :女孩回家說,我被男生欺負了。

先以女孩為例,當孩子回家向父母抱怨,男同學拉她頭髮、取綽號,故意欺負她,讓她覺得很生氣,詢問後若發現沒有因人際上的不愉快採取的報復心態時,就是男生吸引女生注意的方式不合適了。父母可以透過問話協助女兒認識男女表達的不同:

❶ 協助孩子理解男女表達大不同:問「你猜他為何做那些事?」有沒有可能他希望得到你的注意,讓女兒知道很多男生會用捉弄的方式表達喜歡。再問女兒如果她有欣賞的人會如何表達?從中了解男女表達的不同。

❷ 表達自己重視尊重的價值:鼓勵女兒採取忽視不回應,盡可能跟其他能夠合宜表達情感的同學在一起,降低男生接近的機會,適時表達自己欣賞會尊重別人的人。

情境二:當兒子被家長投訴欺負女生。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拙於表達情感的男生,可以問他「你本意是欣賞女生,卻讓女生覺得討厭,不是很倒楣嗎?」陪孩子用適當的方式交朋友,如找一群男女一起聊天,適當誇獎或稱讚對方好的地方,講些幽默的笑話等等。

情境三:孩子在玩「誰愛誰」的遊戲。

極可能是孩子也喜歡被配對的異性,以男生為例,父母可以協助孩子自我了解及學會尊重別人。

❶ 展開話題:很多人都會玩配對遊戲,你們班上有沒有傳誰愛誰?了解怎麼開始配對及傳的內容。

❷ 自我了解:問孩子「那位女生有你欣賞的地方嗎?」聽聽孩子對女生的欣賞,告訴他「能有欣賞人的好眼光,知道自己要什麼真厲害!」孩子對兩性本來就彆扭,有些人會大方的說「喜歡」或「愛」,但有些人卻很防衛,引導孩子時,建議父母盡量採取中性的字眼如「欣賞」,會欣賞異性表示自己長大了,恭喜孩子將邁入新的旅程碑,走入更認識異性、學習與異性相處的世界。父母可多談談小時候跟異性相處的好經驗、糗經驗,讓孩子因共感而得到慰藉。

❸ 了解想法:問:「你從哪裡認為他們是一對?」「他們喜歡被配對嗎?」

❹ 尊重他們:再問:「如果你被傳愛誰,感覺如何?」如果孩子感覺不舒服,讓他知道同學可能也不舒服,如果同學起鬨,鼓勵孩子回應「欣賞好的特質本來就是好事。」然後反問對方「你欣賞什麼特質呢?」

情境四 體表會跳舞要跟異性牽手,孩子卻大喊好噁心。

❶ 鼓勵孩子使用中性詞彙:「跟異性手牽手,會有噁心感時」正是性嫌惡期的特徵,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孩子,當聽到有人說「變態」、「噁心」時,不要太認真,不是真的討厭,只是覺得尷尬、不好意思。鼓勵孩子用「牽手好尷尬」取代「牽手好噁心」。

❷ 將問題還給孩子:問孩子「但是跳舞時會需要牽手,可以怎麼辦呢?」鼓勵孩子想創意的辦法解決,例如練習時用手帕或樹枝代替牽手,或心理建設「只是同學跳舞牽手,沒有別的意思」「跳舞是責任,我是負責任的人」。

❸ 平日班級經營重視男女平等:有些孩子會認為老師特別偏愛某個性別,無形中可能加深孩子對異性的偏見,建議老師在分配工作時,盡量以公平為原則,以搬桌椅為例,老師可以問誰能幫忙搬桌椅,而不是因為男生力氣大,就直接要求男生搬,不以性別區分工作,而是問有誰願意幫忙。

❹ 擅用資源引導孩子找出兩性相處方法:老師可透過繪本、電視劇,請孩子找出兩性相處最適當的方法,讓每個人說說理由,找出可以在班上運用的方法。

愛的啟蒙就是這樣青澀、無知、曖昧又反向,分不清「喜歡」和「討厭」、「拌嘴」和「吵架」,對異性的矛盾感受,讓他們做出不少幼稚的行為,也因此可以沈浸在曖昧的氛圍中。此時需要大人的引導、支持與包容,懂得他們的彆扭,知道他們的嫌惡,了解他們喜歡又討厭的感覺,不要戳破曖昧,鼓勵他們發展欣賞異性的觸角,並接受欣賞的特質可能會變來變去。

發展階段的孩子是善變的,今天欣賞A、明天換成B,但父母可藉此引導孩子,透過欣賞異性有發展自我的機會;孩子會欣賞跟自己有相同特質,或渴望擁有對方特質的人。當孩子表達喜歡某個異性時,請孩子說說欣賞異性的什麼特質,這些特質是孩子已經具備,或是希望擁有的,例如內向的人欣賞異性的開朗,父母先肯定孩子的好眼光,知道自己喜歡開朗的人,然後問孩子希望成為開朗的人嗎?問看看異性做哪些開朗的事,其中有孩子可以試試看的地方嗎?鼓勵孩子慢慢培養,當孩子變開朗後,異性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