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0
 

過度使用電腦、過多電玩遊戲造成的青少年成癮問題,正向全球家長和教育者發出警訊。紀錄片《迷網:暴走的青春》(Web Junkie)在美國公共電視(PBS)播出,引起熱烈迴響。

紀錄片《迷網:暴走的青春》(Web Junkie)七月在美國公共電視(PBS)播出,引起熱烈迴響。《迷網》一片敘述,中國的醫師將網路成癮現象視為一種臨床疾病,各地建立數家戒網癮中心,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成癮青少年在戒癮中心,接受嚴格的行為療法,長達數月不能接觸任何媒體,但目前治療成果仍有待觀察。

網路成癮在美國,尚未被視為臨床疾病,但專家一致同意,美國青少年每天花在網路上的平均時間,遠超過專家建議的健康時數。

健康與營養專欄作家珍•布洛迪(Jane Brody)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撰文指出,不只在中國,美國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同樣嚴重。青少年沉迷網路,一玩十幾個小時,甚至不眠不休、不吃飯不上廁所,其後果往往是悲劇性的,嚴重成癮者甚至無法分辨現實和虛擬世界。

「家庭保姆」已變成平板、智能手機

網路成癮往往始於父母把手機或平板電腦塞給幼兒、讓他們玩電腦遊戲來打發時間,這就是悲劇的開始。幼兒應該把時間花在觀察世界、與父母互動,而非電腦遊戲上面。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在其2013年的《兒童、青少年及媒體》聲明中,引用凱瑟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y Foundation)的研究,指出以下驚人事實:「八到十歲的美國兒童,每天使用媒體的時數長達八小時。青少年每天使用媒體時數,則長達11小時。」

過去電視是最受家長們歡迎的「家庭保姆」,如今則逐漸被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所取代。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指出:「許多家長都沒有規範孩子使用這些媒體。」凱瑟家庭基金會調查指出,三分之二的家長,完全不限制子女使用這些媒體的時間。

對於任何可以讓小孩保持安靜的工具來者不拒、甚至讓小孩玩電腦以便自己滑手機,是當代許多家長的通病。殊不知,沈迷虛擬世界的後果,對孩子的傷害超乎想像。

哈佛大學臨床心理學者、暢銷書《大失聯:如何在數位時代保護親子關係》(The Big Disconnect: Protecting Childhood and Family in the Digital Age)作者凱瑟琳•斯坦納阿岱爾(Catherine Steiner-Adair)指出:「當小孩吵鬧時,我們就把他們放到螢幕前面,讓他們的注意力被外界的聲光佔據,卻不教導他們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平靜自己的情緒。」她警告,重度使用電子媒介會造成孩子嚴重的行為偏差,並影響健康和學習表現。看慣了虛擬世界中暴力行為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也會變得暴力。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堅持,兩歲以前的孩子不應該接觸任何電子媒體,因為「孩子的大腦在第一年發展最快,與人互動有助大腦發育,電子媒體只會傷害發育中的大腦。」較大的孩子、以及青少年,每天以電子媒體作為娛樂用途的時間,也不應該超過一或兩個小時,且媒體的內容應該經過家長篩選。

兒童與青少年應該利用休閒時間,多多從事戶外活動、閱讀好書,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尤其建議家長讓孩子「發揮創意,自由自在地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