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聽不進你的話?

作者/葉丙成

 089 期 專欄與短波 | 出版日期:2017/05

做為大人的我們,總想告訴孩子如何才能在這個世界活得更好。只是,往往效果很不好。苦口婆心的忠言,孩子們總覺得逆耳。得不到共鳴,也得不到回應。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許多當師長的人,都是打從心底為學生好、為孩子好。孩子做錯事了,我們想告訴他什麼才是對的;孩子有不好的行為,我們想告訴他什麼才是好的;孩子講錯話了,我們想告訴他什麼才是得體的。做為大人的我們,總想告訴孩子如何才能在這個世界活得更好。只是,往往效果很不好。苦口婆心的忠言,孩子們總覺得逆耳。得不到共鳴,也得不到回應。這究竟是為什麼?

 

幾個月前,我邀請以薩提爾治療方式應用在教學現場而聞名的李崇建老師,來為「BTS無界塾」實驗教育教師團隊及家長做講座。那一夜,許多家長跟老師,都深深的被震撼了。原來我們自以為的「對話」,並不能算是「對話」,那只能算是一廂情願、單方向的講大人自己想講的話。單方向講完了自己想講的話,充其量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灌輸。孩子不會真的聽入心,也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當天晚上整整3小時不同實際案例的分享,以及現場的演練,大家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對話」;也才了解,真正的「對話」能生出多大力量來!

 

其中最讓人振聾發聵的是:很多對話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我們對話的姿態不對。要開啟真正的對話,對話雙方的姿態都應該是平等的。如果我們總是以「我要告訴你什麼才是對的」「我要教你什麼才是好的」這樣的態度去面對別人,別人當然聽不進去。只有當老師、家長先願意不帶任何價值判斷的聽孩子說話,我們才有機會跟孩子建立起信任關係。有了信任關係,我們也才有機會真正開啟雙向溝通的通道;進而讓孩子敞開心胸說出心裡的結,我們也才有機會幫他解開心裡的結。

 

原本很多老師跟家長都自認作風開明、民主、很願意傾聽,直到聽完演講,才發現大人早在言語間,不知不覺置入自己認同的價值。這些話語聽在孩子耳中,聽似開明的大人,其實是質疑,甚至是譴責。當孩子發現大人不是無條件傾聽時,孩子的心會封閉起來,信任關係也無法建立。對話,也就無以為繼了……

 

對話,不用抑揚頓挫,也毋須華麗詞藻、引經據典,同樣平淡無奇的一句「怎麼了?」就能讓孩子掏心掏肺,全盤托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為什麼?因為唯有不帶價值判斷,平等的看待對方,讓對方感受到完全的被接納。於是,孩子願意信任,願意開口,也願意聆聽了。

 

教書十餘載,我一直認為老師是一個用「心」去影響另一顆「心」的工作。大人的心要能與孩子的心產生連結,才能夠有機會去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前進。要建立這樣的連結,先要能建立「對話」。唯有「對話」,才能真正開啟心與心的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