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李崇建老師     P_20170709_213248_vHDR_Auto.jpg

師長與父母常希望孩子能瞭解自己並作自己的主人,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教育理念的堅持與體認來自生活的淬鍊,而「心教」讓每個孩子能親手挖掘冰山底下的真實自我。

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創辦人李崇建,目前擔任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台中市惠文高中、曉明女中特約作家。2010年受邀赴港發表satir模式教育心理論文、2013年赴聯合大講堂演講、2015年文茜的異想世界節目專訪。

點選連結就能聽到超棒的演講,短短十八分鐘,就能增進親子間的連結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D526EXAus〈影音轉載自YOUTUBE網站〉

聽完演講,再看「對話的力量」,對於親子間的互動,將有更實質的幫助。
對話,幫助一個人看見自己的價值。
與孩子對話,其實是和自己的情緒對話。
從《麥田裡的老師》到《心教》,「對話」心法的完整呈現。


  真正的對話,從傾聽開始,
  是對人的好奇,是接受彼此,
  進而激發一個人主動探索自己生命的價值。

  「對話」是真誠的互動與連結,
  我們從對話中被理解,從對話中學習聆聽與表達,
  從對話中感到被重視,從對話中發現自我與世界。

  當你費盡心思跟孩子聊天想營造親密,他竟說:「我現在不想理你……」
  當你不忍見孩子有煩惱,認真給她建議,她卻回:「每次跟你說一件事,你就講一大串……」
  你是否也察覺到了?你以為在溝通,他卻只感受到你的緊張與擔憂,以及「又來了」的說服、命令和大道理。這只是慣性的「我說你聽」,並不是真正雙向交流的對話。

  不願意起床的孩子,以好奇的疑問喚醒他對自我負責的覺察。
  怕苦而拒服藥的孩子,花五分鐘專注傾聽,激起她吃苦的決心。
  當對方表現得不符期待時,不批判、不教訓,而以「怎麼了?」、「怎麼辦?」,啟發他自己走向下一步。
  其實對話的目的,不是誰能夠讓誰聽話,而是藉由靜心聆聽和真心交流,探索可能的困難,進而接納彼此的觀點,最終才可能相伴著走向一致的目標。

  繼多年前合著《沒有圍牆的學校》一書,李崇建與甘耀明這對教育伙伴再度展現絕佳的對話默契,共同完成了《對話的力量》。

  這本書承襲《麥田裡的老師》與《心教》的對話脈絡,並刻意更簡化概念及方法,分享眾多實際對話案例,從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立即可用的關鍵詞,教我們帶著對「人」本身的好奇,從親子、伴侶到職場,        皆能建立和諧與自在的相處關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溝通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