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被家長情緒性字眼綁架

作者/王韻齡

親子天下第 074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5/12

老師和學生該不該成為臉書好友?如何善用群組,又不被上百則訊息綁架?資深教師和教養專家根據自身經驗,與老師們分享實用小撇步。


Q:家長從班級經營到評量標準、座位安排都有意見,在群組提出就需妥善回應,老師該如何處理較好?

通常家長最有意見的,是有關家庭作業的分量和考試評分標準。

因為這涉及學期總成績高低,甚至和未來升學有關,難免引來家長的高度關切,也就牽動大人們的情緒。

台中市某國中,就有家長將孩子的考卷直接貼文在群組上,表示對科任老師的評分方式相當質疑;也有國中生家長,因為孩子的科展題目被老師退件十分不滿,直接上群組要求老師「給個說法」。

新北市永和國中老師陳秀琪認為,家長透過群組發問,不管是課業或班務,至少問題浮上檯面,讓老師有機會說明並化解疑慮,能夠及時處理,總比積怨過深好,這其實是一件好事。不過就怕老師還來不及回應,這股不滿的情緒就在群組間渲染、擴大,難以收拾。

陳秀琪建議,班級導師平日就先拜託幾位熟悉校務的家長代表幫忙留意,一旦發現群組內有狀況,在第一時間先出面安撫家長情緒,然後通知老師來處理;只要是誠懇的回應,多能化解許多不必要的誤會。

Q:同學加老師為臉書好友,找老師聊天,沒有臉書的同學認為老師偏心,如何處理比較好?

國中小階段的孩子,很在意大人是否偏心,處置是否公平?所以老師要儘量做到一視同仁。

例如,一旦開放加第一位小朋友為好友,之後其他孩子的邀約就都要答應。

同時也要考量到數位落差,每個班上總會有幾位同學沒有使用臉書,當其他人在討論社群內的聊天內容或分享資訊時,難免覺得格格不入。

因此老師要全面關照每一個孩子,班上的重要事件通知不能只靠臉書或LINE,還是要請小朋友自己抄聯絡本,或發通知單,才不會有所遺漏。

Q:班上同學起糾紛,導致家長針鋒相對,老師該保持沉默,還是出面協調?

這類糾紛通常是白天在班上發生了不愉快的事件,回家後小孩轉述給家長聽,家長覺得自家小孩受了委屈,又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於是在群組中出聲想要討公道。

一旦雙方已經吵起來,表示老師的處理慢了半拍,未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班上動態。

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也是兒童職能治療師的張旭鎧建議,老師在此時只能各個擊破,針對當事雙方家長分別傳私訊,說明當下情形和老師的處置,讓家長知道老師有在關心小孩,也會做後續的協調與進一步討論,讓家長的憤怒平息,接下來才能冷靜溝通,尋求對雙方大人、小孩都有幫助的解決方式。

Q:家長邀請老師加入群組或互加臉書,加或不加都為難,也怕隱私被侵犯,該怎麼做?

關於是否成立班級群組、開放臉書,老師只要明確的訂出規則,在開學之初和所有家長、學生說清楚,然後一視同仁,徹底執行,往後就比較不會有爭議。

例如:有的老師選擇臉書不加家長,希望讓孩子知道這是一個師生專屬的溝通管道,讓學生有安全感,老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後生活,並適時加以輔導;有的老師則經營一個班級臉書專頁,和個人臉書分開,以便保有個人隱私;也有老師不加小朋友,只加入家長LINE群組,目的是要和學生維持一定的距離與權威感,才不會造成角色混淆。

每位老師可視情況決定選用何種溝通管道,善用現代化通訊的即時與便利性。

台北市義方國小老師林淑玲表示,她和家長訂的班級公約包括:?學生的家長只要一人加入LINE群組即可;?加入者勿在群組上發表負面評論,不管是對老師或其他家長有意見,請私下提出。

高雄市民族國中老師蔡宜岑,只加畢業生為臉書好友。她認為,在學期間師生關係不宜用「好友」來界定;至於LINE群組,只加學生,便於聯絡課後緊急事項,不加家長,目的是希望國中生學會自主和自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