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討人厭的母愛嗎?

作者 / 鄧惠文  親子天下第 045 期 家庭與教養 | 出版日期:2013/04/30

媽媽們,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朋友愈來愈少、或者友誼愈來愈難維持,
請檢查自己太陽般母愛下,是否有令人難忍受的陰影。

當朋友最重要的是要讓人感覺到被重視。為什麼很多做了媽媽的人,友誼會淡掉,但有些人卻更好,原本很多很好的手帕交為什麼會不再來往?例如一對手帕交甲跟乙,甲沒小孩、乙生了小孩,要是有生小孩的乙,沒有去細心呵護沒小孩的甲,或者反過來的話,兩人友誼就容易走不下去。

 比方說,甲一直想生孩子、努力兩年卻生不出來,好朋友乙順利生出小孩,但上班很累,她們兩個要怎樣相處?可以想像,甲一天到晚接到乙的電話抱怨育兒辛苦,「我的小孩今天在學校竟然打同學!」沒小孩的甲很容易感覺乙在炫耀,或她可能知道乙是無心的,但內心會一直想:「怎麼辦?人家的小孩已經會打人、會說謊了,我還沒生出來。」所有讓乙覺得很頭大的事,甲都覺得羨慕。反過來,沒小孩的甲在乙加班時,打電話說:「上星期又去峇里島,去坐在哪裡喝茶,好無聊。」會讓那個忙得焦頭爛額的乙覺得:「我那麼忙,你還要來用我的時間。」

 

人生不同步考驗友情的珍貴

 如果友誼只能在彼此生活同步時才能維持,例如同樣都單身時才能做朋友,其中一個結婚了就漸漸沒話講,這並不是一份成熟的友誼。關鍵是,我們對人性跟人心可能要多一點深度理解跟思考:不要輕易預設朋友對於彼此之間的差異都能處之泰然。每個人心裡都有脆弱的一面, 即使我們懂得做人要有度量,自己生不出小孩,也能真心為朋友的小孩高興;有小孩的,要能欣賞朋友當頂客族、沒小孩的自由和開心,不過,我們不應該期待別人也可以這麼坦然。

 與生活處境不同步的朋友相處,最好要有心理準備,這並不是請大家把別人想的很小心眼,而是要多用點心去呵護對方、不要踩到對方痛處的意思。在說話之前,我們可以先想想:最壞最壞的情形,對方可能會想到哪裡去?然後態度儘量謹慎,或是坦誠的讓朋友知道我們很在意她的感受,例如對於沒有孩子或單身的朋友,到底能不能滔滔不絕的談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對此不妨誠心、溫柔的表達自己的顧慮,有時朋友會很灑脫的說:「不用擔心,我不介意談這個!如果你都不跟我提小孩,我才會覺得你瞧不起我。」

 

分清楚是炫耀還是真的關心

 還有些手帕交,一個夫妻關係非常好,另一個的先生大男人、甚至有小三問題,這兩個人怎麼做朋友?最不好的狀況就是,那個先生很好的一直想要教另一個怎麼「馭夫」,因為這裡面一定有很多「炫耀成分」。有人也許覺得委屈──「我只是熱心分享,怎麼說是炫耀?」如同前面提到的,人的心最壞會想到哪裡去,我們就必須那樣去考量。即使是好朋友,如果你嫁得比較好,還是要謙卑、溫和一點,少誇耀自己的幸福,多體諒對方的辛苦。但也不要流於虛假,甚至謊稱「我老公也很差」,這反而會讓朋友反感,認為你明明有不錯的家庭,竟然還不滿意!
這些相處的藝術都得拿捏,關鍵字是「坦承」跟「體貼」,然後儘量去想像對方的辛苦。例如:「你帶小孩很辛苦,你先生不體貼很辛苦……我雖然沒有這樣的經驗,但我很想跟你一起想辦法。我的辦法可能是門外漢,也許從不同的角度也可以幫忙。」

 嘗試向對方表達「我不會因為生活經歷不同就卻步,因為是好朋友,所以一定會陪你一起面對」的心情。表達態度一定要細緻,若是太過粗糙會很像是一種比較 。

 比方說,有些姊妹淘也很愛比小孩。不知道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態,明明想要保有這個好朋友,但是聚會就情不自禁的誇自己的小孩, 明知對方的小孩沒有那麼優秀,卻還是肆無忌憚的講,講了以後還期待友誼不受影響。人們有時無法覺察自己與朋友比較、競爭的心態,身為母親的驕傲很容易讓人看不見自己的攻擊性,以為當眾誇獎小孩只是一個好母親愛孩子的自然舉動。但這樣的母愛過度膨脹時,是會傷害友誼的。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克制的在朋友面前誇耀孩子或家庭,不妨想想這代表什麼?二十年前你喜歡隔壁班男生,但他卻邀她出去玩的那種幽怨?她平常成績差,卻考上比較好的研究所?她買的房子漲價比較多?這些挫折引起的憤怒與焦慮,平時都知道要隱藏,但在母愛的自信中,有時我們會深信自己單純是想誇獎小孩,小孩讓人太滿足。然而,母愛如同燦爛的大太陽,在這光亮底下,是不是隱藏著個人未曾處理的陰影?這是很多人最後會失去朋友的緣故。

 

對別人的傷口請保持敏感度

 以無子的情況為例,一般人傾向認為沒有孩子是一個比較無奈的狀況,但很多人卻是自己選擇不要小孩,你很難知道朋友到底是哪一種。也許她口頭上跟你這樣說,搞不好心裡不是那樣想。若朋友說:「我身體沒有問題,不要拿祕方給我,」或是「我就是不想要有小孩,」然後就不再講了,你可能要有敏感度,人家夫妻也許有不容易的關係或是障礙。是要好朋友的話可以多問兩句,先生有沒有看醫生,或許她會覺得你很關心而吐露,你也安慰到她幫了大忙。可是不要白目強調說:「沒有小孩很好啊!小倆口甜甜蜜蜜,像我們不管去哪都要帶小孩,」一直刺朋友。下個月想再去約她,人家跟你說沒空,真的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敏感度太低。(採訪整理∣李宜蓁;錄音整理∣余佩雯)(2002)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