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及青少年網路成癮症之諮商輔導策略

 

 

一、網路已是兒童及青少年與他人接觸的重要方式

 

由於網際網路的普遍應用,也進入了兒童及青少年的生活層面,從學習、娛樂到交友,網路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而當兒童及青少年進入網路,其所從事各種人際活動的可能性與彈性大增,同時各種層出不窮、前所未有的問題也陸續發生,由於網路有其特殊的雙重特性,不但是一種溝通媒介,也是ㄧ個活動場域(王智弘,2004),因此,在網路人際與休閒活動的參與上,網路活動已是兒童及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人接觸的重要方式。透過各種網路應用程式,兒童及青少年發展出各種形式的網路人際活動,比如部落格(Blog)由於架站容易,不需複雜技巧,卻能製作出擁有文字、影像與音樂的網頁,又有留言板或討論區的留言互動功能,可以寫日記、發表作品、又可以組織社群,因此,部落格的實際功能使其使用人數不斷增加(王智弘,2006a),根據網站goo researchJapan.internet.com的部落格定期調查(資策會,2005)指出,19歲以下的網路使用者造訪過他人部落格的比例為所有年齡層之冠,因此,兒童及青少年對部落格的熱情使用行為確實是值得注意與觀察的現象。

 

除部落格之外,網路的人際溝通媒介還有BBSMSNYahoo MessengerE-mail、聊天室、郵件群組、留言版、討論區、Skypee等網路溝通軟體,兒童及青少年要透過網路進行人際活動確實有許多豐富的管道。

 

二、網路問題行為引發注意   

 

此外,對兒童及青少年極具吸引力的另一網路人際活動是網路遊戲,兒童及青少年都知道有個史萊姆的家網站有遊戲軟體可下載,更有許多兒童及青少年玩網路連線遊戲,跑跑卡丁車、楓之谷、仙境傳說、天堂或魔獸世界等網路遊戲都有為數眾多的兒童及青少年玩家,唯網路遊戲易於引發網路成癮的問題,這也是目前因網路盛行後所引發的行為問題之一,由於網路使用流量的不斷增加,伴隨使用性質的不斷變化,許多網路使用的行為問題依序出現,就目前引發社會注意的網路行為問題包括:1.網路犯罪;2.網路色情;3.網路情愛癥候群(一夜情、援交、異質化…)4.網路上癮;5.網路退回;6.網路孤立;7.網路弱勢;8.網路外遇;9.網路謠言;10.網路賭博;11.網路購物狂;12.網路教唆等(王智弘,20002003;吳齊殷,1998;戚國雄,1998;葉保強,2000陳英傑,2006陳淑惠,1998a1998b19992003Holland, 1998; Siponena & Kajavab, 2000; Sleek, 1998; Suler, 1999; Young, 1996a, 1996b)。此等問題都相當棘手,也都有必要加以研究與探討。

 

就警政署在2004年所作的網路犯罪統計為例,全年共發生了14,942件,究其分類觀之,最多的犯罪行為是刑法中的妨害電腦使用罪(亦即網路入侵與網路病毒等),計有8,836件;其次是網路詐欺案件,計有2,433件;第三是違反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即網路援交),計有2130件(陳英傑,2006),前三種類型佔了網路犯罪案件的大多數,網路詐欺與網路援交即與網路交往行為息息相關,加上網路色情與網路情愛癥候群中除援交之外的一夜情、情愛異質化、網友性侵害等問題,網路外遇與網路教唆等問題,網路交往所衍生的負向問題與行為,確實需要加以關切與因應。而在所有網路使用的行為問題中又以網路成癮的問題最受到大家的注意。

 

 

 

三、網路成癮問題特別受到囑目   

 

由於網路成癮的當事人往往在身陷其中時無法自拔,在跳出泥沼之後,才驚覺是噩夢ㄧ場,就如同一位網友的真實告白(Queeni2004):「網路裡面的我是成就非凡,但是現實生活的我卻『ㄧ無所有』。親友走了,沒朋友、沒女友,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我才驚覺,原來當初坐在電腦前面所奮鬥的東西都是一場空,如果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願意拿我天堂裡的一切成就換回母親的生命。」,隨著網路成癮問題的不斷浮現,其嚴重性也越來越被認識,社會大眾、教育界、學術界與助人專業對其可能的問題成因與解決之道,也就日益關切。

 

    在台灣有關「網路成癮」問題的相關學術用語不少,就以筆者先前查詢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的結果而言,以「網路成癮」為精準查詢模式的查詢用語,發現「網路成癮」出現在學位論文題目上的篇數有30篇,若改以「網路沉迷」為查詢用語,則出現在學位論文題目上的篇數有17篇(王智弘,2006b)。此等結果顯示,在用語上,台灣較多數研究人員採用「網路成癮」的用語,其次是「網路沉迷」,就語意來看,說沉迷感覺輕、說成癮感覺重,但是就問題而言,無論怎樣稱呼都是ㄧ樣令人不可輕忽的,事實上為討論方便之故,兩詞常被加以並用(王智弘,2005c)。此外,其他較常被提起的用語還有網路重度使用或網路病態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王智弘,2005c陳淑惠,1998a1998b19992003)等,不過並無學位論文以之為論文名稱。

 

    就用語而言,網路成癮已成為大家琅琅上口的習慣用語,在缺乏生理上病理因素證據的情況下,網路沉迷的用語顯然比網路成癮更接近實際的狀況,不過,Ivan Goldberg醫生開玩笑的提出網路成癮的病名(Just click no, 1997),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引發了全世界學界、助人專業人員與社會大眾對此一問題的重視。  

 

 

四、網路成癮的問題類型   

 

    由於網路成癮問題在社會大眾、學術界與助人專業界持續關注與探討下,此一問題的各個面向也漸次被了解,網路成癮問題的類型依網路的使用內容加以區分,可分為五大類(Young, 1999)(一)網路之性成癮:深受網路上與性相關的網頁內容所吸引,或沉溺於基於網路所引發之情色活動之中;(二)網路之關係成癮:沉溺於網路上的人際關係活動之中;(三)網路之強迫行為:包括沉溺於網路遊戲、網路賭博、網路購物與交易等活動;(四)網路之資訊超載:沉溺於網路資訊的搜索與收集之活動;與(五)網路之電腦成癮:沉溺於與網路有關之電腦操作與探求之活動。五類成癮問題的強度不一,但以網路強迫行為的問題最為嚴重,其中更以網路遊戲成癮問題最受到關切,而在實務經驗上也顯示,網路成癮當事人的成癮行為有可能會橫跨兩類以上。

 

 

 

五、網路成癮的症狀與負面影響  

 

    各國網路成癮的人數比例,目前約在6-17%之間(柯志鴻,20042005),就台灣的調查資料來看,國中生曾測出為7.5%(柯志鴻,2004),大學曾測出為10.3%(林旻沛,2003),就大陸的調查資料來看,青少年約為13%(岳曉東、應力、嚴飛,2006),但韓國漢陽大學接受政府經費支持的三年期調查研究卻指出,韓國十八歲以下的兒童與青少年中,有高達百分之三十的人有網路成癮的風險(The New York Times, 2007),確實不可加以小看或掉以輕心。  

要評估當事人網路成癮問題的狀況,通常了解可針對重度網路使用之當事人是否在網路使用上出現一般上癮問題的核心症狀與負面影響(柯志鴻,2003;陳淑惠,2003Goldberg, 1996):(一)強迫性: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二)戒斷性: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心症狀,(三)耐受性: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滿足,所需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四)在相關問題上也出現了狀況:比如在1.人際問題,2.健康問題,與3.時間管理問題上都受到負面的影響。然後再進一步運用評量工具或診斷標準來加以確認。

 

 

 

文章出處:王智弘(2008)。兒童及青少年網路成癮症之輔導策略。兒童及青少年網路成癮之探討研討會。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http://wang.heart.net.tw/paper-new/paper2008g.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