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蘿倫‧莫瑞Lorraine E. Murray

譯者:張佳棻

書名:《孩子,我們一起靜心吧》

出版:20152月橡實文化

摘要:

 

靜心的科學根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小孩和大人)都經驗過不同程度的意識狀態——睡眠、完全清醒、半夢半醒、或是做白日夢。不過,你知道腦電波的頻率會隨著我們的意識狀態而改變嗎?科學家用腦電波儀(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測量腦波在各種意識狀態的頻率,測量的單位稱為赫茲(hertz,即每秒的波數)

 

完全清醒

當孩子處於完全清醒的狀態,他們的腦波頻率通常落在十五到三十赫茲,科學家稱這種狀態為Beta波狀態(Beta state)。孩子們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大部分的日常活動,如玩遊戲、寫功課、講話等等。當我們意識到外在世界的時候,譬如閱讀這本書,都處在這個狀態中。

 

做白日夢

接著是Alpha波狀態(Alpha state)。從靜心的觀點來看,孩子的內在滋養這種狀態,是非常有益的。當孩子的腦波落在九至十四赫茲,就處於Alpha波狀態。這時候,他們不必透過「思考與分析」就能察覺周圍的環境,並且能夠單純地享受、安住於當下的經驗。這就像是我們要入睡前躺在床上的情況,待在床上感受到溫暖、舒適、輕鬆,讓我們覺得既安全又舒服。或是當我們徜徉在大自然哩,也許是日落或是寧靜的森林,我們完全被周圍的美景吸引,因而忘卻了平日紛紛擾擾的念頭。

在靜心當中,我們鼓勵孩子去體驗Alpha波的意識狀態。成人的初學者透過練習,也能夠達到這個狀態。

 

半夢半醒

Alpha波之後,是更深一層的覺知狀態,稱之為Theta波狀態(Theta state),頻率在四至八赫茲之間。在這個狀態下,「思想」不見了。我們或多或少對於這樣的狀態都有一些體驗,它是一種更深層的意識狀態,和睡眠與做夢有關。透過練習,我們都能達到這樣的腦波狀態;不過這個狀態更適合成人,因為成人的腦神經發育得比較完全。有些資深的靜心者會帶著一個問題進入這個狀態,尋求解答。要在靜心中進入這樣的狀態,需要經過練習;不過當我們進入深層的睡眠時,都會短暫地經驗這個狀態。

Theta波狀態,我們依然有可能被環境中的聲響或噪音吵醒,或是「拉回來」。這也許就是許多新手父母的狀態,在嬰兒剛出生的那六個月,他們總是被嬰兒的哭聲喚醒。這個狀態有時也被稱為「做夢的狀態」,這個時候,夢境顯得相當活躍。我認為Theta波是最終睡眠狀態(也就是Delta波狀態)的前導。

 

深層睡眠

Delta波狀態(Delta state)是深層的睡眠狀態,在這個狀態中,大腦活動的頻率很微弱,只有一至三赫茲。我們身體的細胞在這個時候會進入修復模式,身體自行「療癒」,重新歸於平衡。無夢睡眠就是此狀態中發生。

 

回歸內在平衡的途徑

靜心並非是一種新的「潮流」,在某些文化裡,它可以追溯到好幾千年以前,只是在西方,靜心看起來像是新的。許多靜心練習和宗教或精神信仰仍然息息相關。在西方,我們練習正念的靜心技巧則是著眼於它對健康的好處。

 

不管你對靜心的興趣來自哪些邏輯性的原因,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總是有一些靈性的部分,驅使我們找尋平衡與寧靜,而這也是靜心能夠幫助我們的。

 

使孩子(以及我們)走向平衡與寧靜的「內在驅力」,就好像他們身上的療癒力。當孩子靜心時,他們會幫助自己在心智上、情感上、還有精神上,回復到平衡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景美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